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18页 |
1.1 西医治疗HIV/AIDS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1 HIV的生活周期及致病特点 | 第13页 |
1.1.2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 第13-14页 |
1.1.3 HAART中断后的病毒反弹 | 第14页 |
1.1.4 启动HAART的时机 | 第14-15页 |
1.1.5 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 | 第15页 |
1.1.6 西医治疗HIV/AIDS的展望 | 第15-16页 |
1.2 中医治疗HIV/AIDS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1 中医药增强免疫功能 | 第16页 |
1.2.2 中医药治疗HAART后不良反应 | 第16-17页 |
1.2.3 中医药抑制病毒复制 | 第17页 |
1.2.4 艾可清颗粒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8-31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2.1.1 试验目的 | 第18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1.3 受试者选择 | 第18-20页 |
2.1.4 治疗方案 | 第20页 |
2.1.5 随机化 | 第20页 |
2.1.6 疗效指标与观察周期: | 第20-21页 |
2.1.7 试验观察指标和访视点 | 第21-22页 |
2.1.8 具体访视内容 | 第22-24页 |
2.1.9 统计学方法 | 第24页 |
2.1.10 医学伦理学 | 第24页 |
2.2 结果 | 第24-31页 |
2.2.1 两组间CD4+T淋巴细胞总体计数比较情况 | 第24页 |
2.2.2 两组各时间点CD4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第24-25页 |
2.2.3 两组气血双亏型CD4+T淋巴细胞总体计数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第25页 |
2.2.4 两组肝郁气滞火旺CD4+T淋巴细胞总体计数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第25-26页 |
2.2.5 两组各时间点CD8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第26页 |
2.2.6 两组各时间点Th/Ts比值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第26-27页 |
2.2.7 两组各时间点HIV-RNA计数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第27页 |
2.2.8 两组各时间点体重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第27页 |
2.2.9 两组安全性指标基线比较情况 | 第27-28页 |
2.2.10 两组安全性指标CR比较情况 | 第28页 |
2.2.11 两组其他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情况 | 第28-29页 |
2.2.12 两组各项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比较情况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1-37页 |
3.1 西医治疗HIV感染者的疗效评价 | 第31-32页 |
3.2 中医对治疗艾滋病的认知 | 第32-33页 |
3.3 艾可清的制方特点 | 第33页 |
3.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4.1 CD4+T淋巴细胞结果分析讨论 | 第33-34页 |
3.4.2 两组不同分型CD4+T淋巴细胞结果分析讨论 | 第34页 |
3.4.3 CD8+T淋巴细胞结果分析讨论 | 第34页 |
3.4.4 Th/Ts比值结果分析讨论 | 第34页 |
3.4.5 HIV-RNA计数结果分析讨论 | 第34-35页 |
3.4.6 体重结果分析讨论 | 第35页 |
3.4.7 安全性指标结果分析讨论 | 第35页 |
3.4.8 症状体征结果分析讨论 | 第35页 |
3.5 总结 | 第35-36页 |
3.6 不足之处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件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