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1 植物中的咖啡碱 | 第13-14页 |
1.1.1 植物中咖啡碱概况 | 第13页 |
1.1.2 茶树中的咖啡碱 | 第13-14页 |
1.2 渥堆工艺对黑茶品质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1 黑茶渥堆机理 | 第14页 |
1.2.2 主要内含物含量变化 | 第14-15页 |
1.3 咖啡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5-16页 |
1.3.1 茶树生长发育中的咖啡碱合成核心途径 | 第15页 |
1.3.2 茶树生长发育中的咖啡碱合成补偿途径 | 第15-16页 |
1.3.3 茶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体内的咖啡碱合成补偿途径 | 第16页 |
1.4 咖啡碱代谢途径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1 鸟嘌呤脱氨酶 | 第16-17页 |
1.4.2 N-甲基转移酶 | 第17页 |
1.5 大肠杆菌与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5.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第17-18页 |
1.5.2 谷氨酸棒状杆菌表达系统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19-22页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2-3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3.1.1 材料与菌株 | 第22页 |
3.1.2 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3-32页 |
3.2.1 鸟嘌呤对黑茶渥堆中咖啡碱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23-24页 |
3.2.2 GUD1和EGUD的克隆及在pMAL-c5X表达载体中的表达和酶活检测 | 第24-29页 |
3.2.3 GUD1在pRSF-Duet1表达载体中的表达和酶活检测 | 第29-30页 |
3.2.4 GUD1在pZ8-1表达载体中的表达和酶活检测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5页 |
4.1 鸟嘌呤对黑茶渥堆中咖啡碱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32-35页 |
4.1.1 不同浓度鸟嘌呤对黑茶渥堆咖啡碱的含量变化影响 | 第32页 |
4.1.2 ~(15)N鸟嘌呤对黑茶渥堆中咖啡碱生成的标记 | 第32-35页 |
4.2 GUD1和EGUD的克隆及在pMAL-c5X表达载体中的表达和酶活检测 | 第35-39页 |
4.2.1 GUD1、EGUDORF的扩增 | 第35页 |
4.2.2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连接 | 第35-36页 |
4.2.3 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6-37页 |
4.2.4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7-38页 |
4.2.5 pMAL-GUD1、pMAL-EGUD体外及体内酶活性分析 | 第38-39页 |
4.3 GUD1在pRSF-Duet1表达载体中的表达和酶活检测 | 第39-42页 |
4.3.1 目的片段的扩增与表达载体pRSF-GUD1的构建 | 第39-41页 |
4.3.2 pRSF-GUD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1页 |
4.3.3 pRSF-GUD1体内酶活性分析 | 第41-42页 |
4.4 pZ8-GUD1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表达和酶活检测 | 第42-45页 |
4.4.1 pZ8-GUD1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42-43页 |
4.4.2 pZ8-GUD1体内酶活性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5-48页 |
5.1 鸟嘌呤脱氨酶的在重组载体中的表达研究 | 第45-46页 |
5.1.1 不同菌株中鸟嘌呤脱氨酶活性比较 | 第45页 |
5.1.2 不同启动子对鸟嘌呤脱氨酶活性影响 | 第45-46页 |
5.1.3 不同表达系统对鸟嘌呤脱氨酶活性比较 | 第46页 |
5.2 黑茶渥堆过程中咖啡碱变化研究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A.中英文缩写及注释 | 第54-55页 |
附录 B.GUD1和EGUD的ORF核苷酸序列 | 第55-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