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大块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 ·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条件 | 第12-14页 |
| ·成分结构条件 | 第12-13页 |
| ·热力学条件 | 第13页 |
| ·动力学条件 | 第13-14页 |
| ·玻璃形成能力的表征 | 第14-15页 |
| ·共晶原则 | 第14页 |
| ·原子尺寸比率原则 | 第14页 |
| ·混乱原则 | 第14-15页 |
| ·合金形成热原则 | 第15页 |
| ·Inoue准则 | 第15页 |
| ·微量添加 | 第15页 |
| ·块体非晶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 ·非晶的晶化 | 第17页 |
| ·大块非晶的力学性能特征 | 第17-18页 |
| ·非晶复合材料 | 第18-20页 |
| ·Cu基大块非晶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Cu基大块非晶的力学性能 | 第22-23页 |
| ·合金化对Cu基大块非晶的影响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5页 |
| 第2章 非晶样品的制备及检测 | 第25-32页 |
| ·实验设备 | 第25-26页 |
| ·实验流程 | 第26页 |
| ·非晶样品的制备 | 第26-29页 |
| ·制备原理与主要参数 | 第26-27页 |
| ·影响非晶样品制备的因素 | 第27-29页 |
| ·非晶合金的成分配比 | 第29-30页 |
| ·非晶合金的晶化处理 | 第30页 |
| ·非晶样品的检测 | 第30-32页 |
| ·XRD物相分析 | 第30页 |
| ·金相显微观察 | 第30页 |
| ·差热分析(DSC) | 第30页 |
| ·硬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 ·室温压缩性能检测 | 第31页 |
|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31-32页 |
| 第3章 内生第二相对Cu-Zr非晶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32-49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淬态内生第二相的研究 | 第32-38页 |
| ·显微组织 | 第33-34页 |
| ·相结构转变 | 第34-35页 |
| ·室温力学性能 | 第35-37页 |
| ·断口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 ·退火内生第二相对Cu-Zr基非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47页 |
| ·退火晶化工艺 | 第38页 |
| ·显微组织 | 第38-40页 |
| ·相结构转变 | 第40-41页 |
| ·晶体相的形核及长大 | 第41-43页 |
| ·晶核的形成 | 第43-44页 |
| ·晶化类型分析 | 第44-45页 |
| ·晶粒长大过程 | 第45页 |
| ·室温力学性能分析 | 第45-47页 |
| ·断口形貌分析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4章 Si对Cu_(46)Zr_(46)Al_8非晶玻璃形成能力及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49-61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Si元素对Cu-Zr基非晶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49-51页 |
| ·不同Si含量合金的DSC曲线分析 | 第49-51页 |
| ·不同Si含量合金的XRD分析 | 第51页 |
| ·(Cu_(46)Zr_(46)Al_8)_(100-x)Si_x非晶复合材料的相分析及显微组织 | 第51-56页 |
| ·不同Si含量非晶复合材料的相分析 | 第51-52页 |
| ·不同Si含量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 第52-54页 |
| ·晶体形态与晶体尺寸形成的讨论 | 第54-56页 |
| ·不同Si含量非晶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 | 第56-57页 |
| ·不同Si含量非晶复合材料的室温压缩性能 | 第56-57页 |
| ·不同Si含量(Cu_(46)Zr_(46)Al_8)_(100-x)Si_x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 | 第57页 |
| ·(Cu_(46)Zr_(46)Al_8)_(100-x)Si_x非晶复合材料的压缩断裂角分析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