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

激光陀螺与星敏感器深组合技术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页
    1.2 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技术简介第13-16页
        1.2.1 星敏感器第13-14页
        1.2.2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第14-15页
        1.2.3 惯性/天文组合导航第15-16页
    1.3 惯性/天文组合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星敏感器姿态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第22-38页
    2.1 坐标系的定义第22-23页
    2.2 姿态描述方法第23-26页
        2.2.1 欧拉角与方向余弦矩阵第23-25页
        2.2.2 四元数法第25-26页
    2.3 星敏感器姿态测量原理第26-33页
        2.3.1 星敏感器工作原理第26-28页
        2.3.2 星敏感器的成像模型第28页
        2.3.3 星敏感器姿态测量精度第28-29页
        2.3.4 星敏感器姿态测量误差分析第29-30页
        2.3.5 星点提取噪声对姿态测量的影响第30-33页
    2.4 星敏感器动态误差第33-37页
        2.4.1 星敏感器动态性能第33-34页
        2.4.2 星敏感器角运动对成像的影响第34-35页
        2.4.3 单帧动态模糊图的处理第35-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姿态关联帧的高精度动态星敏感器技术第38-52页
    3.1 基于姿态关联帧方法的动态星敏感器技术第38-43页
        3.1.1 ACF方法工作原理第38-42页
        3.1.2 最大关联帧数第42-43页
    3.2 ACF方法的仿真与实验验证第43-47页
        3.2.1 仿真程序的设计第43-44页
        3.2.2 ACF方法仿真结果第44-45页
        3.2.3 ACF方法的实验验证第45-47页
    3.3 陀螺对ACF的影响第47-51页
        3.3.1 陀螺随机游走噪声对ACF的影响第48-49页
        3.3.2 陀螺零偏对ACF的影响第49-50页
        3.3.3 不同性能陀螺对ACF的影响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激光陀螺与星敏感器器件级深组合方案设计与仿真第52-77页
    4.1 卡尔曼滤波理论第52-53页
    4.2 惯性/天文组合姿态测量基本理论第53-54页
    4.3 器件层次激光陀螺与星敏感器深组合方案设计第54-60页
        4.3.1 基于相邻帧姿态测量的建模方法:模型Ⅰ第55-58页
        4.3.2 基于多帧累积姿态误差测量的建模方法:模型Ⅱ第58-60页
    4.4 深组合模型Ⅰ的仿真第60-65页
        4.4.1 星敏感器理想时陀螺零偏的影响第60-62页
        4.4.2 星敏感器误差为白噪声时陀螺零偏的影响第62-65页
    4.5 深组合模型Ⅱ的仿真第65-76页
        4.5.1 陀螺噪声只考虑随机游走时的影响第65-70页
        4.5.2 陀螺噪声为有色噪声时的情况第70-72页
        4.5.3 星敏感器噪声影响第72-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77-78页
    5.2 下一步研究计划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月壤剖面模拟及其钻进负载特性研究
下一篇:新型卫星地面集成测试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