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思想的生态工业园规划与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的缘起 | 第13-14页 |
| ·地球环境日趋恶化 | 第13页 |
| ·各级工业园区问题突出 | 第13-14页 |
| ·相关概念提出 | 第14-16页 |
| ·共生思想的概念 | 第14-15页 |
| ·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文献资料引证法 | 第17页 |
| ·实践分析法 | 第17页 |
| ·实地调研 | 第17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7-19页 |
| 第2章 生态工业园的概述 | 第19-26页 |
| ·生态工业园的类型 | 第19-20页 |
| ·国际分类方式 | 第19页 |
| ·我国分类方式 | 第19页 |
| ·其他分类方式 | 第19-20页 |
| ·生态工业园的特点 | 第20页 |
| ·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 ·国外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 ·国内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 ·国内生态工业园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 ·虚假的生态工业 | 第23页 |
| ·功能定位的偏差 | 第23-24页 |
| ·产业链的盲目延伸 | 第24页 |
| ·用地的盲目扩张 | 第24页 |
| ·远期利益的丧失 | 第24页 |
| ·空间布局的程式化 | 第24-25页 |
| ·景观环境建设的滞后 | 第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共生思想及工业园相关理论解析 | 第26-31页 |
| ·共生思想的提出 | 第26页 |
| ·"生态工业园"的概念模型 | 第26-27页 |
| ·生态工业园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 ·工业生态学 | 第27-29页 |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9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9-31页 |
| 第4章 工业园与外部环境共生 | 第31-37页 |
| ·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 第31-33页 |
| ·资源节约的园区 | 第31-32页 |
| ·环境友好的园区 | 第32-33页 |
| ·与其他工业园的共生 | 第33-35页 |
| ·工业园之间的物质交流 | 第33-34页 |
| ·工业园之间的能量交流 | 第34页 |
| ·工业园之间的信息交流 | 第34-35页 |
| ·案例分析 | 第35页 |
| ·与周边城镇的共生 | 第35-37页 |
| ·与城镇经济的互动 | 第36页 |
| ·与城镇文化的交融 | 第36页 |
| ·与城镇物质空间环境的协调 | 第36-37页 |
| 第5章 工业园内部环境共生 | 第37-63页 |
| ·园区内产业的共生 | 第37-43页 |
| ·工业园产业共生的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 ·工业园产业共生的模式研究 | 第39-43页 |
| ·园区用地的共生秩序 | 第43-49页 |
| ·宏观层面的用地网络 | 第43页 |
| ·中观层面的用地关联 | 第43-47页 |
| ·微观层面的用地组合 | 第47-49页 |
| ·园区道路交通的梳理 | 第49-51页 |
| ·生态工业园道路的目标特征 | 第49-50页 |
| ·生态工业园交通的目标特征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页 |
| ·园区景观环境的塑造 | 第51-56页 |
| ·环境规划的共生意义 | 第51-52页 |
| ·生态环境要素 | 第52-54页 |
| ·物质空间要素 | 第54-56页 |
| ·精神文化要素 | 第56页 |
| ·园区功能建筑的设计 | 第56-58页 |
| ·工业建筑与园区环境的共生 | 第56-57页 |
| ·工业建筑与人的共生 | 第57-58页 |
| ·工业建筑与科技的共生 | 第58页 |
| ·园区生态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58-63页 |
| ·生态型基础设施的特征 | 第59页 |
| ·给排水系统 | 第59页 |
| ·能源供应系统 | 第59-60页 |
| ·能源供应系统 | 第60-61页 |
| ·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处理 | 第61-63页 |
| 第6章 怀化市中方工业园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 第63-74页 |
| ·项目背景 | 第63-64页 |
| ·现状分析与规划目标的提出 | 第64-67页 |
| ·现状条件分析 | 第64-66页 |
| ·园区定位与发展战略 | 第66-67页 |
| ·共生的园区规划与策略 | 第67-72页 |
| ·共生产业链设计 | 第67-68页 |
| ·共生的规划布局 | 第68-69页 |
| ·快捷高效的交通体系 | 第69-70页 |
| ·共生的景观绿地系统 | 第70-71页 |
| ·生态排污系统 | 第71-72页 |
| ·分期建设时序 | 第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