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基于技术视角的移动媒介场景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研究对象第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研究价值意义第15页
        1.4.1 理论意义第15页
        1.4.2 现实意义第15页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2页
        1.5.1 场景概念界定第15-17页
        1.5.2 关于场景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2页
    1.6 研究创新点第22页
    1.7 研究重点、难点第22-23页
第二章 媒介场景理论渊源及内涵第23-29页
    2.1 媒介场景理论的思想渊源第23-26页
        2.1.1 英尼斯的“媒介偏向论”第23-24页
        2.1.2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第24页
        2.1.3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第24-25页
        2.1.4 波兹曼的“技术人文主义”第25-26页
    2.2 媒介场景理论的研究框架第26-27页
        2.2.1 场景即信息系统第26页
        2.2.2 新媒介塑造新场景第26-27页
        2.2.3 新场景产生新行为第27页
    2.3 媒介场景理论的技术前提第27-29页
第三章 移动媒介场景的由来及特点第29-44页
    3.1 移动媒介场景的由来第29-34页
        3.1.1 口语传播场景的特点第30页
        3.1.2 印刷媒介场景的特点第30-32页
        3.1.3 电子媒介场景的特点第32-33页
        3.1.4 网络媒介场景的特点第33-34页
    3.2 移动媒介场景形成的动力第34-39页
        3.2.1 技术力量:场景产生的源动力第34-37页
        3.2.2 人的需求:场景形成的主动力第37-38页
        3.2.3 社会变迁:场景发展的推动力第38-39页
    3.3 移动媒介场景的特点第39-44页
        3.3.1 超真实性第39-40页
        3.3.2 场景流动第40页
        3.3.3 碎片重叠第40-41页
        3.3.4 边界消亡第41-42页
        3.3.5 时空并置第42-44页
第四章 新型存在方式——移动媒介场景对人的影响第44-49页
    4.1 去中心化第44-45页
        4.1.1 虚拟角色的身体缺场第44-45页
        4.1.2 非实名制的对空言说第45页
    4.2 认知异化第45-46页
        4.2.1 公共空间的表演性第45-46页
        4.2.2 自我认同与他者确认第46页
        4.2.3 虚拟自我获取超身份第46页
    4.3 时空收缩第46-49页
        4.3.1 指尖上的人际交流第47页
        4.3.2 掌心中的群体活动第47-49页
第五章 全新社会图景——移动媒介场景对社会的影响第49-55页
    5.1 构建商业新格局第49-50页
        5.1.1 社群场景:基于社交的人机营销第49-50页
        5.1.2 生活场景:O2O的跨界场景服务第50页
    5.2 打造传播新模式第50-52页
        5.2.1 隐私让渡下的话语监控第50-51页
        5.2.2 界限的消逝与碎片化第51-52页
    5.3 孕育文化新类型第52-53页
        5.3.1 青年亚文化的蔓延第52-53页
        5.3.2 消费主义文化的渗透第53页
    5.4 塑造新型共同体第53-55页
        5.4.1 参与互动性共同体第53-54页
        5.4.2 仪式共识性共同体第54-55页
第六章 移动媒介场景的反思及未来预测第55-59页
    6.1 移动媒介场景的反思第55-56页
        6.1.1 中区行为的表演成为新职业第55-56页
        6.1.2 隐私暴露使私下行为再活跃第56页
    6.2 媒介场景的未来预测第56-59页
        6.2.1 人体性场景第56-57页
        6.2.2 智能性场景第57页
        6.2.3 气味性场景第57-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6-6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居民自评健康
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在白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及股权收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