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关于“事件”的缘起 | 第8-13页 |
1.1 “事件”的发现——路斯话语的解读 | 第8-10页 |
1.2 以事件阐述空间 | 第10-13页 |
第二章 “事件”的展开 | 第13-18页 |
2.1 语义学上的事件 | 第13-14页 |
2.2 拉康·雅克关于事件的思考 | 第14-15页 |
2.3 斯拉沃热·齐泽克关于事件的探讨 | 第15-16页 |
2.4 由事件单体到秩序的生成——阿伦特公共秩序的构建 | 第16-18页 |
2.4.1 认同观的建立——以事件引导决断 | 第16页 |
2.4.2 秩序的生成——个体的观念带动整体的转变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由社会现实引发的思考 | 第18-36页 |
3.1 对事件进行关注的缘由 | 第18-23页 |
3.1.1 19世纪维也纳的社会现实 | 第18-21页 |
3.1.2 美国的游历引发的思考 | 第21-23页 |
3.2 路斯所呈现的事件 | 第23-31页 |
3.2.1 差异的区分 | 第23-25页 |
3.2.2 功能vs事件 | 第25-28页 |
3.2.3 事件——由行为映射出的意识符号 | 第28-31页 |
3.3 进入空间的事件 | 第31-36页 |
3.3.1 事件性的迁移 | 第31-32页 |
3.3.2 事件性空间的生成 | 第32-33页 |
3.3.3 由事件的规训到风尚的形成——现代生活方式的构建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为社会创造一种新的可能 | 第36-48页 |
4.1 路斯的建筑实践 | 第36-37页 |
4.2 装饰符号的去除与材料感官性的构建 | 第37-39页 |
4.3 居住方式的革命性颠覆——由多层公寓到“单墙住宅” | 第39-41页 |
4.4 新的生活方式引发新的空间架构 | 第41-48页 |
4.4.1 通过规训的事件推动变革的发生 | 第42-44页 |
4.4.2 空间的规训——带有规训意味的舞台式空间 | 第44-48页 |
第五章 路斯住宅建筑中的叙事建构 | 第48-74页 |
5.1 路斯的建筑实践 | 第48-51页 |
5.2 路斯建筑中的重要变革 | 第51-55页 |
5.2.1 走向现代的屋顶 | 第51-53页 |
5.2.2 楼梯角色的变异 | 第53-54页 |
5.2.3 高差之分 | 第54-55页 |
5.3 作为规训的事件在路斯建筑中的呈现 | 第55-60页 |
5.3.1 共同参与的单一事件 | 第55-57页 |
5.3.2 相互牵制的事件 | 第57-59页 |
5.3.3 平行并置的事件 | 第59-60页 |
5.4 “包厢空间”——满足人们交谈这一事件最经济的空间尺度 | 第60-62页 |
5.5 “舞台”——一种带有规训意味的空间 | 第62-64页 |
5.6 不同空间水平上的事件层级 | 第64-67页 |
5.6.1 外部:构建建筑之于城市的关系 | 第65页 |
5.6.2 内部:构建建筑之内空间的关系 | 第65-67页 |
5.7 现代生活模型——基于对事件的规训生成空间秩序 | 第67-72页 |
5.8 由现代生活规划到体积规划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