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APS技术和辅机单列机组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外APS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外辅机单列机组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3 辅机单列机组实现APS技术的难点及注意事项 | 第14-15页 |
1.3.1 实现APS技术的难点 | 第14页 |
1.3.2 APS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 第14-15页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某350MW辅机单列超临界机组工程简介 | 第17-30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7-19页 |
2.1.1 锅炉 | 第17页 |
2.1.2 汽轮机 | 第17-18页 |
2.1.3 发电机 | 第18页 |
2.1.4 制粉系统 | 第18页 |
2.1.5 烟风系统 | 第18页 |
2.1.6 点火系统 | 第18页 |
2.1.7 热力系统 | 第18页 |
2.1.8 电气系统 | 第18-19页 |
2.2 辅机单列设备概况 | 第19-23页 |
2.2.1 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 | 第19-20页 |
2.2.2 空预器 | 第20-22页 |
2.2.3 给水泵和小汽轮机 | 第22-23页 |
2.3 控制系统概况 | 第23-28页 |
2.3.1 控制方式及控制室布置 | 第23-24页 |
2.3.2 全厂控制系统的构成 | 第24页 |
2.3.3 热控设备及测点的配置 | 第24-25页 |
2.3.4 控制系统的配置 | 第25-26页 |
2.3.5 分散控制系统DCS的配置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某辅机单列机组APS的设计方案 | 第30-55页 |
3.1 APS设计思想 | 第30-34页 |
3.1.1 APS设计范围 | 第30页 |
3.1.2 APS系统结构特点 | 第30-31页 |
3.1.3 APS断点设计原则和数量 | 第31-34页 |
3.2 APS冷态启动设计范围 | 第34-39页 |
3.3 APS停机设计范围 | 第39页 |
3.4 APS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 第39-42页 |
3.4.1 APS与MCS的接口 | 第39-41页 |
3.4.2 APS与FSSS的接口 | 第41页 |
3.4.3 APS与SCS的接口 | 第41页 |
3.4.4 APS与DEH的接口 | 第41-42页 |
3.4.5 APS与MEH接口 | 第42页 |
3.5 人机接口的设计 | 第42-54页 |
3.5.1 APS总体架构 | 第42-43页 |
3.5.2 顺控步序 | 第43页 |
3.5.3 APS启动操作画面 | 第43-51页 |
3.5.4 APS停止操作画面 | 第51-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全程控制管理的实现 | 第55-65页 |
4.1 给水全程控制的实现 | 第55-58页 |
4.1.1 给水系统的控制任务 | 第55页 |
4.1.2 给水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55-56页 |
4.1.3 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组成 | 第56-58页 |
4.2 燃烧过程全程控制的实现 | 第58-61页 |
4.2.1 总燃料量指令 | 第58-59页 |
4.2.2 燃料主控 | 第59-61页 |
4.3 主蒸汽压力全程控制的实现 | 第61-62页 |
4.3.1 主汽压力全程设定 | 第61-62页 |
4.3.2 旁路压力控制 | 第62页 |
4.4 风烟全过程控制的实现 | 第62-63页 |
4.4.1 送风控制 | 第62-63页 |
4.4.2 引风控制 | 第63页 |
4.4.3 一次风压控制 | 第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