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论文

江津县农村宣传网研究(1950-1956)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19页
    (一) 选题缘由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三) 概念界定第13-16页
    (四) 研究方法第16-19页
一、农村宣传网的起源与新区的宣传困境第19-39页
    (一) 农村宣传网的起源第19-26页
        1.苏联宣传工作的长期影响第19-21页
        2.中共宣传经验的历史传承第21-24页
        3.老区宣传网的试点与探索第24-26页
    (二) 新区的宣传困境第26-36页
        1.繁重的革命任务第26-30页
        2.缺位的宣传工作第30-33页
        3.复杂的农民思想第33-36页
    小结第36-39页
二、农村宣传网的历史演进第39-53页
    (一) 从试点到初创第39-43页
        1.结合土地改革着重试点第39-41页
        2.依托党支部初步创建第41-43页
    (二) 发展巩固与巩固发展第43-47页
        1.发展先于巩固第43-45页
        2.在巩固中发展第45-47页
    (三) 经整顿至中止第47-52页
        1.农村社教需求下的大力整顿第47-50页
        2.以苏为鉴背景中的悄然中止第50-52页
    小结第52-53页
三、农村宣传员群体的多维样态第53-75页
    (一) 宣传员的群体规模第53-57页
        1.数量第53-54页
        2.特点第54-57页
    (二) 群体结构状况第57-68页
        1.性别的男性化与年龄的青年化第57-59页
        2.文化水平的趋低化与职业构成的干部化第59-63页
        3.政治面貌的群众化与阶级身份的贫农化第63-68页
    (三) 宣传员的群体心态与行为第68-74页
        1.图好耍的踊跃第68-69页
        2.怕误农的退缩第69-70页
        3.缺“本钱”的犹疑第70-74页
    小结第74-75页
四、农村宣传网的运作与实践第75-103页
    (一) 党委领导下的宣传员选拔第75-83页
        1.制定标准第75-76页
        2.宣传员发展计划第76-79页
        3.优先选拔党、团员第79-81页
        4.拉夫凑数与小手小脚第81-83页
    (二) 定期的会议与农闲中的培养第83-89页
        1.标准的制定第83-85页
        2.“江津县第一次宣传员代表大会”第85-86页
        3.宣传员训练班第86-88页
        4.特殊场域中的情感唤起第88-89页
    (三) 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方法第89-102页
        1.报告全会与群众大会第89-91页
        2.“摆龙门阵”与集体读报第91-93页
        3.“算细账”与树典型第93-97页
        4.有说有做与对症下药第97-102页
    小结第102-103页
五、政治运动中的宣传活动——以“反对美蒋条约运动”为例第103-117页
    (一) 层层递进的部署第103-107页
        1.中共中央的决策第103-105页
        2.江津地委的贯彻第105-106页
        3.江津县委的落实第106-107页
    (二) 环环相扣的推进第107-111页
        1.明确宣传目的与要求第108页
        2.把握内容与重点第108-109页
        3.组织力量与安排步骤第109页
        4.选择方式与方法第109-111页
    (三) 农民思想与行为的转变第111-115页
        1.提高警惕第111-112页
        2.响应征兵第112-114页
        3.增产支前第114-115页
    小结第115-117页
六、农村宣传网的得与思第117-131页
    (一) 得:塑造农民思想第117-123页
        1.“靠天吃饭”与人定胜天之间第117-119页
        2.乡土观念与国家意识之间第119-123页
    (二) 思:止于“内忧外患”第123-130页
        1.苏联经验的反思第123-124页
        2.大众传媒的普及第124-127页
        3.形式主义的发酵第127-130页
    小结第130-131页
结语第131-135页
    (一) 理论探讨第131-132页
    (二) 历史经验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团改革研究
下一篇:周恩来对红岩精神的历史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