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当代消费异化的网络技术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依据第9页
        1.1.1 消费异化引发当代中国严重生态问题和人的异化第9页
        1.1.2 网络技术独有的特性为消费异化推波助澜第9页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9-11页
        1.2.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文章的创新点第15页
    1.6 文章的难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厘析第16-24页
    2.1 网络技术的内涵第16-17页
        2.1.1 数字技术第16页
        2.1.2 虚拟技术第16-17页
    2.2 网络技术的特征第17-20页
        2.2.1 网络技术的虚拟性第17-18页
        2.2.2 网络技术的全球性第18页
        2.2.3 网络技术的即时性第18-19页
        2.2.4 网络技术的便捷性第19-20页
    2.3 消费异化的概念第20-21页
        2.3.1 消费的概念第20-21页
        2.3.2 消费异化的概念第21页
    2.4 关于消费异化的相关理论第21-24页
        2.4.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第21-22页
        2.4.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网络技术对消费异化影响的因素分析第24-31页
    3.1 网络技术对于消费主体的影响第24-29页
        3.1.1 网络技术对于消费主体的心理状态影响第24-26页
        3.1.2 网络技术对于消费主体的消费目的影响第26-27页
        3.1.3 网络技术对于消费主体的行为影响第27-29页
    3.2 网络技术对于消费客体的影响第29-31页
        3.2.1 网络技术对消费客体使用价值的异化第29-30页
        3.2.2 网络技术对消费客体价值的影响第30-31页
第四章 网络技术影响下的消费异化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第31-36页
    4.1 网络技术下的消费异化表现形式第31-33页
        4.1.1 现实向虚拟让渡第31页
        4.1.2 自主和受控并存第31-32页
        4.1.3 同一和多元交互第32-33页
    4.2 影响的成因分析第33-36页
        4.2.1 网络技术使消费的时间、地域界限模糊第33页
        4.2.2 网络技术使消费的质量标准界限模糊第33-34页
        4.2.3 网络技术下消费主体知识结构不完备第34-35页
        4.2.4 网络技术下消费主体消费观念的偏差第35-36页
第五章 消解网络技术对于消费异化的原则、途径第36-42页
    5.1 消解网络技术对于消费异化的原则第36-38页
        5.1.1 消解网络技术对主体的异化,重塑人的主体性,实现主、客体统一第36页
        5.1.2 消解网络技术对客体的异化,强化消费的对象性,实现使用价值、价值的统一第36-37页
        5.1.3 消解网络技术对行为的异化,引导本质回归,实现行为、目的的统一第37-38页
    5.2 消解网络技术对消费异化途径第38-42页
        5.2.1 创新、升级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去弊本性第38-39页
        5.2.2 加强网络立法,保障消费安全第39页
        5.2.3 提高消费主体综合素质,促进合理消费第39-40页
        5.2.4 矫正消费主体失当的消费观念,实现正当消费第40-41页
        5.2.5 强化政府职能,复归消费异化管理权限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SDN故障检测与恢复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SDN环境下数据传输路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