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一类含对羟基苯酚查尔酮结构的新型氰根离子受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40页
    引言第12页
    1.1 超分子化学和CN~-离子简介第12-16页
    1.2 阴离子检测方法第16-20页
        1.2.1 色谱法(Chromatography)第16-17页
        1.2.2 电化学法(Electrochemical Analysis)第17页
        1.2.3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Flow Injection Analysis Technology)第17页
        1.2.4 核磁滴定法(NMR Titrimetric Analysis)第17页
        1.2.5 化学滴定法(Chemicaltitration)第17-18页
        1.2.6 比色/光谱法(Colorimetry and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s)第18-20页
    1.3 CN~-离子受体的识别机理第20-38页
        1.3.1 氢键作用第20-21页
        1.3.2 去质子相互作用第21-28页
        1.3.3 亲核加成作用第28-32页
        1.3.4 金属配位作用第32-34页
        1.3.5 高分子聚合物型第34-36页
        1.3.6 纳米粒子型第36-38页
    1.4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思路第38-40页
第二章 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第40-60页
    引言第40页
    2.1 实验步骤第40-43页
        2.1.1 试剂与仪器第40-41页
        2.1.2 合成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的一般方法第41页
        2.1.3 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识别阴离子的一般方法第41-4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3-58页
        2.2.1 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的合成条件探究第43-45页
        2.2.2 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在不同溶剂中对CN~-的响应第45-46页
        2.2.3 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对不同阴离子选择性响应第46-48页
        2.2.4 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对CN~-的UV-Vis滴定第48-50页
        2.2.5 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对CN~-的检出限研究第50-51页
        2.2.6 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对CN~-识别机理的探讨第51-53页
        2.2.7 受体p-BHR_1,p-BHR_2和p-BHR_3对CN~-的重复性测试第53-54页
        2.2.8 pH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第54-55页
        2.2.9 响应时间的研究第55-56页
        2.2.10 受体抗阴离子干扰能力的研究第56-57页
        2.2.11 实际水样中游离CN~-浓度的测定第57-58页
    2.3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受体p-HPPR_1和p-HPPR_2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第60-74页
    引言第60页
    3.1 实验步骤第60-63页
        3.1.1 试剂与仪器第60-61页
        3.1.2 合成受体p-HPPR_1和p-HPPR_2的一般方法第61页
        3.1.3 受体p-HPPR_1和p-HPPR_2识别阴离子的一般方法第61-6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3-73页
        3.2.1 受体p-HPPR_1和p-HPPR_2对不同阴离子选择性响应第63-64页
        3.2.2 受体p-HPPR_1和p-HPPR_2对CN~-的UV-Vis滴定第64-66页
        3.2.3 受体p-HPPR_1和p-HPPR_2对CN~-的检出限研究第66页
        3.2.4 受体p-HPPR_1和p-HPPR_2对CN~-识别机理的探讨第66-68页
        3.2.5 受体p-HPPR_1和p-HPPR_2对CN~-的重复性测试第68-69页
        3.2.6 pH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第69-70页
        3.2.7 响应时间的研究第70-71页
        3.2.8 受体抗阴离子干扰能力的研究第71页
        3.2.9 实际水样中游离CN~-浓度的测定第71-73页
        3.2.10 受体分子逻辑功能研究第73页
    3.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受体p-HPPBR_1,p-HPPBR_2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第74-90页
    引言第74页
    4.1 实验步骤第74-77页
        4.1.1 试剂与仪器第74-75页
        4.1.2 合成受体p-HPPBR_1和p-HPPBR_2的一般方法第75-76页
        4.1.3 受体p-HPPBR_1和p-HPPBR_2识别阴离子的一般方法第76-7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77-88页
        4.2.1 受体p-HPPBR_1和p-HPPBR_2对不同阴离子选择性响应第77-79页
        4.2.2 受体p-HPPBR_1和p-HPPBR_2对CN~-的UV-Vis滴定第79-80页
        4.2.3 受体p-HPPBR_1和p-HPPBR_2对CN~-的检出限研究第80-81页
        4.2.4 受体p-HPPBR_1和p-HPPBR_2对CN~-识别机理的探讨第81-82页
        4.2.5 受体p-HPPBR_1和p-HPPBR_2对CN~-的重复性测试第82-83页
        4.2.6 pH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第83-84页
        4.2.7 响应时间的研究第84-85页
        4.2.8 受体抗阴离子干扰能力的研究第85页
        4.2.9 实际水样中游离CN~-浓度的测定第85页
        4.2.10 受体分子逻辑功能研究第85-87页
        4.2.11 可视化比色试纸用于测试CN~-第87-88页
    4.3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5.1 结论第90-91页
    5.2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2页
附录1:部分化合物的谱图第102-110页
附录2: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萘酰亚胺噻唑类新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微生物作用相关研究
下一篇:苝及其衍生物的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及生物分析中信号放大策略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