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3-20页 |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0.1.2 选题目的 | 第13页 |
0.1.3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0.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7页 |
0.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0.3.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0.3.2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0.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0.4.1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0.4.2 论文不足 | 第19-20页 |
1 职工养老金财政补贴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第20-30页 |
1.1 养老金财政补贴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1.1.1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 第20-21页 |
1.1.2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 第21-22页 |
1.2 城镇职工养老金财政补贴的现实依据 | 第22-30页 |
1.2.1 体制转轨过程中职工养老保险福利损失的形成 | 第22-27页 |
1.2.2 职工养老保险福利补偿需求的生命周期代际转移 | 第27-28页 |
1.2.3 职工养老保险生命周期福利补偿的财政补贴责任 | 第28-30页 |
2 辽宁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52页 |
2.1 辽宁省现实的养老金危机 | 第30-42页 |
2.1.1 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缺口持续扩大 | 第30-35页 |
2.1.2 养老金替代率持续降低 | 第35-36页 |
2.1.3 养老金危机对政府和企业的牵制作用分析 | 第36-42页 |
2.2 辽宁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51页 |
2.2.1 人口城市化水平高,多子女家庭少 | 第42-44页 |
2.2.2 退休老人比重高,缴费劳动力人口比重连续降低 | 第44-46页 |
2.2.3 养老金待遇上升,经济增长下降 | 第46-49页 |
2.2.4 养老金缴费率高,缴费扩面积极性低 | 第49-5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3 辽宁省城镇职工养老金生命周期福利补偿水平测算 | 第52-63页 |
3.1 计划经济时期职工养老保险福利损失水平测算与分析 | 第52-58页 |
3.1.1 职工养老保险福利损失机理分析 | 第52页 |
3.1.2 职工养老保险福利损失的测算模型构建 | 第52-55页 |
3.1.3 职工养老保险福利损失水平测算与分析 | 第55-58页 |
3.2 职工养老保险生命周期福利补偿水平测算及均衡分析 | 第58-61页 |
3.2.1 职工的养老保险生命周期福利补偿 | 第58-61页 |
3.2.2 职工养老保险生命周期福利补偿与基金收支缺口 | 第6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辽宁省城镇职工养老金财政补贴水平测算 | 第63-75页 |
4.1 辽宁省职工财政养老金补贴的机理分析 | 第63-66页 |
4.1.1 财政养老金补贴的时间范围 | 第63-65页 |
4.1.2 财政养老金补贴的对象与主体 | 第65页 |
4.1.3 财政养老金补贴的方式与特征 | 第65-66页 |
4.2 辽宁省城镇职工财政养老金补贴水平测算 | 第66-74页 |
4.2.1 职工财政养老金补贴水平测算模型构建 | 第66页 |
4.2.2 职工财政养老金补贴水平测算 | 第66-70页 |
4.2.3 职工财政养老金补贴水平分析 | 第70-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辽宁省城镇职工养老金财政补贴的中央地方责任分担与契合度分析 | 第75-89页 |
5.1 辽宁城镇职工养老金国家与地方财政补贴系数分析及水平测算 | 第75-80页 |
5.1.1 财政养老金补贴中央与地方责任分担成因 | 第75-76页 |
5.1.2 养老金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系数与水平测算 | 第76-80页 |
5.2 中央与辽宁地方财政与养老金财政补贴契合度分析 | 第80-88页 |
5.2.1 中央财政与养老金财政补贴的契合度分析 | 第80-83页 |
5.2.2 辽宁地方财政与养老金财政补贴契合度分析 | 第83-8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6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89-95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89-91页 |
6.1.1 辽宁现实的“二律背反”特征导致养老保险财政补贴需求增加 | 第89页 |
6.1.2 体制转轨形成了辽宁省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补贴政府责任 | 第89-90页 |
6.1.3 财政养老金补贴的基本依据为养老金福利损失跨生命周期补偿 | 第90页 |
6.1.4 财政养老金补贴水平呈现平滑“倒U”的发展趋势 | 第90页 |
6.1.5 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合理分担可以促进基金收支平衡 | 第90-91页 |
6.2 养老金财政补贴的政策建议 | 第91-95页 |
6.2.1 明确养老金财政补贴政府责任,助推辽宁经济复兴 | 第91页 |
6.2.2 选择按生命周期和适度水平合理补偿退休职工养老金 | 第91-92页 |
6.2.3 选择按平均预期寿命平滑方式补偿“老人”及“中人”的养老金缺口 | 第92-93页 |
6.2.4 选择按中央承担60%,地方承担40%的政府财政补偿方式 | 第93页 |
6.2.5 加强政府养老金财政补贴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