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8-9页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新闻大求真》的整体概貌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求证传言与科学传播”的创办宗旨 | 第15-19页 |
一、国外流言求证节目《流言终结者》的本土引入 | 第15-17页 |
二、在验证传言的同时进行科学传播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科普故事化”的形态定位 | 第19-24页 |
一、“科学实验室”的创建 | 第19-22页 |
二、“悬疑式情景剧”的设置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新闻大求真》的核心价值与特色 | 第24-33页 |
第一节 “中国第一家求证呼叫中心”的打造 | 第24-28页 |
一、粉碎流言,培育科学思维 | 第24-27页 |
二、实验求证,情景体验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生活化表达 | 第28-33页 |
一、日常生活化的选题 | 第28-30页 |
二、寓教于乐的传播方式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新闻大求真》的生存困境 | 第33-45页 |
第一节 媒介融合技术对节目生存环境的挑战 | 第33-36页 |
一、技术发展与媒介环境的多元转向 | 第33-35页 |
二、环境转向的冲击与电视行业的转型困境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受众的多元需求和参与式互动对节目的新要求 | 第36-40页 |
一、受众的多元需求影响节目受众的精准定位 | 第36-37页 |
二、受众的参与式特质规制科学传播的强互动性 | 第37-40页 |
第三节 《新闻大求真》的泛娱乐化与科学传播的“缺失” | 第40-45页 |
一、泛娱乐化带来节目隐忧 | 第40-42页 |
二、节目形态的创新性困窘 | 第42-43页 |
三、科普传播中的“缺失”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新闻大求真》的发展路径 | 第45-57页 |
第一节 强化科普传播的网络融合 | 第45-48页 |
一、科普传播要借助新媒体 | 第45-46页 |
二、融媒化的科普传播 | 第46-48页 |
第二节 集聚核心受众,加强节目互动 | 第48-49页 |
一、明确受众的年轻人定位,发挥节目特色 | 第48页 |
二、善用新媒体工具,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在后真相对代发展电视节目的科普传播 | 第49-57页 |
一、协调科学与娱乐的关系 | 第50-51页 |
二、科普特性与人文关怀并重 | 第51-54页 |
三、创新节目元素,丰富节目编排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