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1.3.1 贫困内涵 | 第13-15页 |
1.3.2 目前关于多维贫困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9页 |
1.5.1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19页 |
1.5.2 数据来源 | 第19页 |
1.6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9-22页 |
1.6.1 技术路线图 | 第19-21页 |
1.6.2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贫困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 贫困的类型 | 第23-24页 |
2.3 贫困标准 | 第24-27页 |
2.3.1 世界银行(WorldBank)的贫困标准 | 第24-25页 |
2.3.2 中国的贫困标准及其变化 | 第25-27页 |
2.3.3 云南的贫困标准及其变化 | 第27页 |
2.4 多维贫困标准的实际运用 | 第27-29页 |
第3章 多维贫困的测算方法及指标体系 | 第29-36页 |
3.1 多维贫困的测度方法——AF方法 | 第29-32页 |
3.2 多维贫困维度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2-33页 |
3.3 多维贫困测度的维度指标及其权重设定 | 第33-36页 |
第4章 云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测算 | 第36-43页 |
4.1 单维贫困测算结果 | 第36-38页 |
4.2 多维贫困测算结果 | 第38-40页 |
4.2.1 总体多维贫困测算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4.2.2 各地区的多维贫困测算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4.3 多维贫困指数的分解 | 第40-43页 |
4.3.1 多维贫困指数的维度分解 | 第40-42页 |
4.3.2 多维贫困指数的地区分解 | 第42-43页 |
第5章 云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类型分析 | 第43-59页 |
5.1 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类型的划分方法 | 第43页 |
5.2 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类型的划分 | 第43-44页 |
5.3 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类型特征 | 第44-47页 |
5.4 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 | 第47-53页 |
5.5 云南农村家庭致贫原因分析 | 第53-59页 |
5.5.1 云南农村家庭整体致贫原因分析 | 第53-56页 |
5.5.2 云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不同类型致贫原因分析 | 第56-59页 |
第6章 云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类型精准扶贫对策 | 第59-69页 |
6.1 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再认识 | 第59-62页 |
6.1.1 多维贫困视角下精准扶贫内涵解读 | 第59-60页 |
6.1.2 多维贫困视角下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 | 第60-62页 |
6.2 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对策 | 第62-69页 |
6.2.1 多维贫困视角下云南农村精准扶贫对策 | 第62-65页 |
6.2.2 云南不同多维贫困类型农户家庭的精准扶贫对策 | 第65-6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7.1 结论 | 第69-70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7.2.1 不足 | 第70-71页 |
7.2.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