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生物炭及其改性材料对铅的吸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重金属铅的研究背景概述第11-14页
        1.1.1 水体铅污染概述第11-12页
        1.1.2 土壤铅污染概述第12-14页
    1.2 生物炭及其应用现状第14-19页
        1.2.1 生物炭的起源及定义第14-15页
        1.2.2 生物炭的制备第15页
        1.2.3 生物炭的结构及性质第15-16页
        1.2.4 生物炭的改性第16-17页
        1.2.5 生物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7页
        1.2.6 生物炭在土壤中的应用第17-19页
    1.3 本论文的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2页
        1.3.1 科学问题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3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原状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Pb~(2+)的吸附第22-31页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第22-23页
        2.1.1 实验原料第22页
        2.1.2 实验试剂第22页
        2.1.3 实验设备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2.1 原状生物炭的制备第23页
        2.2.2 原状生物炭的基本性质第23-24页
        2.2.3 原状生物炭对溶液中Pb~(2+)的吸附第24-25页
    2.3 数据处理第25页
    2.4 实验结果第25-29页
        2.4.1 生物炭的基本性质第25-28页
        2.4.2 不同温度生物炭对Pb~(2+)的吸附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生物炭的改性及表征第31-41页
    3.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第31-32页
        3.1.1 实验原料第31页
        3.1.2 实验试剂第31页
        3.1.3 实验设备第31-32页
    3.2 实验方法第32-35页
        3.2.1 酸碱两步改性生物炭的制备第32页
        3.2.2 壳聚糖改性生物炭的制备第32-34页
        3.2.3 生物炭的表征第34-35页
    3.3 数据处理第35页
    3.4 实验结果第35-39页
        3.4.1 扫描电镜(SEM)第35-36页
        3.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6-38页
        3.4.3 X射线衍射分析分析(XRD)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改性生物炭对溶液中Pb~(2+)的吸附效果研究第41-53页
    4.1 实验方法第41-42页
        4.1.1 溶液初始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1页
        4.1.2 生物炭的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1页
        4.1.3 吸附动力学实验第41-42页
        4.1.4 等温吸附实验第42页
    4.2 实验结果第42-52页
        4.2.1 溶液初始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4.2.2 生物炭的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4.2.3 生物炭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4-49页
        4.2.4 生物炭对铅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第49-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生物炭对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影响分析第53-57页
    5.1 实验方法第53-54页
        5.1.1 土壤培养实验第53页
        5.1.3 实验样品测定第53-54页
    5.2 实验结果第54-56页
        5.2.1 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pH的影响第54-55页
        5.2.2 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有效态铅含量的影响第55-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60页
    6.1 研究结论第57-58页
    6.2 研究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中地区重污染过程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颗粒物浓度的关系
下一篇:超声、Fenton和耦合法预处理污泥及以Fenton氧化污泥上清液为燃料的MFC产电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