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压裂技术概况 | 第11-12页 |
1.2 压裂液种类、组成及性质 | 第12-15页 |
1.2.1 压裂液体系及其性能 | 第12-14页 |
1.2.2 压裂液主要组成 | 第14-15页 |
1.3 压裂返排液的危害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1 压裂返排液对环境造成污染产的产生环节 | 第15页 |
1.3.2 压裂返排液中的污染物质和污染指标 | 第15-16页 |
1.3.3 压裂返排液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 第16页 |
1.4 压裂返排液的一般处理方法 | 第16-20页 |
1.4.1 固化法 | 第17页 |
1.4.2 膜分离法 | 第17页 |
1.4.3 絮凝法 | 第17-18页 |
1.4.4 氧化法 | 第18页 |
1.4.5 高级氧化法 | 第18-20页 |
1.4.6 生化法 | 第20页 |
1.5 绿色氧化剂高铁酸钾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5.1 K_2FeO_4氧化剂的优异化学性能 | 第20-21页 |
1.5.2 高铁酸钾的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1.5.2.1 次氯酸盐氧化法 | 第21-22页 |
1.5.2.2 电解法 | 第22页 |
1.5.2.3 高温氧化法 | 第22-23页 |
1.5.3 高铁酸钾的稳定性 | 第23页 |
1.5.4 高铁酸钾的分析方法 | 第23页 |
1.6 高铁酸盐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23-27页 |
1.6.1 K_2FeO_4氧化剂在油田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 | 第24页 |
1.6.2 K_2FeO_4氧化剂在其他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 | 第24-27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7.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页 |
1.7.2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药品和压裂返排液的水质分析 | 第29-37页 |
2.1 实验仪器与药剂 | 第29-30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1.2 实验药剂 | 第29-30页 |
2.2 高铁酸钾提纯 | 第30-34页 |
2.2.1 提纯方法 | 第30-31页 |
2.2.2 提纯产品的分析 | 第31-34页 |
2.2.2.1 纯度分析 | 第31-32页 |
2.2.2.2 产品表征 | 第32-34页 |
2.3 水质检测项目的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2.4 水质检项目分结果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高铁酸钾降解瓜尔胶的实验研究 | 第37-47页 |
3.1 K_2FeO_4氧化剂的理论分析 | 第37-38页 |
3.1.1 K_2FeO_4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37-38页 |
3.1.2 K_2FeO_4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历程 | 第38页 |
3.2 K_2FeO_4对瓜尔胶模拟压裂液的降解实验研究 | 第38-45页 |
3.2.1 K_2FeO_4对瓜尔胶的降解实验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3.2.2 K_2FeO_4对瓜尔胶的降解的机理初探 | 第42-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压裂返排液絮凝-绿色氧化处理实验研究 | 第47-61页 |
4.1 絮凝预处理 | 第47-52页 |
4.1.1 絮凝原理 | 第47-48页 |
4.1.2 絮凝剂筛选 | 第48-49页 |
4.1.3 絮凝最佳条件 | 第49-52页 |
4.2 氧化处理 | 第52-56页 |
4.2.1 不同氧化剂筛选 | 第52-53页 |
4.2.2 采用K_2FeO_4氧化处理的最佳条件 | 第53-56页 |
4.3 二次絮凝处理 | 第56-59页 |
4.3.1 二次絮凝剂筛选 | 第56-57页 |
4.3.2 二次絮凝剂最佳使用条件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压裂返排液电化学法深度处理实验研究 | 第61-66页 |
5.1 电化学法原理 | 第61页 |
5.2 电解实验装置及条件控制 | 第61-62页 |
5.3 电解实验因素对压裂返排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2-66页 |
5.3.1 电极材料对电解氧化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2 电解电压对电解氧化的影响 | 第63页 |
5.3.3 电解p H对电解氧化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4 电解时间对电解氧化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