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族醇论文

焦化多联产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与系统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6页
        1.1.1 我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第13-14页
        1.1.2 我国焦化行业存在的问题第14-16页
        1.1.3 我国焦化行业发展趋势第16页
    1.2 煤焦化多联产系统第16-20页
        1.2.1 多联产系统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本文所研究的案例系统第17-20页
    1.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研究现状第20-25页
        1.3.1 生命周期评价简述第20页
        1.3.2 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3 研究系统及产业链的LCA研究现状第21-25页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5-26页
    1.5 本文研究框架与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焦化多联产系统生命周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第28-48页
    2.1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第28-37页
        2.1.1 LCA发展历史第28-29页
        2.1.2 LCA基本定义第29-30页
        2.1.3 LCA技术框架第30-34页
        2.1.4 常用的影响评价方法第34-36页
        2.1.5 LCA数据库及软件第36-37页
    2.2 焦化多联产系统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7-46页
        2.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第37-38页
        2.2.2 数据来源及建模第38-42页
        2.2.3 影响评价方法第42-44页
        2.2.4 结果与讨论第44-46页
    2.3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焦化“细分法”生命周期评价第48-64页
    3.1 焦化工艺描述第48-51页
        3.1.1 炼焦过程工艺第49页
        3.1.2 化产部分工艺第49-51页
    3.2 研究方法第51-56页
        3.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第51-52页
        3.2.2 环境负荷的分配第52-53页
        3.2.3 数据来源及清单第53-56页
        3.2.4 影响评价方法第5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3.3.1 生命周期排放清单分析第56-57页
        3.3.2 化产过程各阶段分析第57-59页
        3.3.3 焦炭的生命周期评价第59-61页
        3.3.4 不同分配方法的影响第61-62页
        3.3.5 熄焦方式的影响第62-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焦炉煤气制甲醇生命周期评价第64-80页
    4.1 甲醇生产工艺描述第65-68页
        4.1.1 煤制甲醇工艺第66页
        4.1.2 天然气制甲醇工艺第66-67页
        4.1.3 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第67-68页
    4.2 研究方法第68-72页
        4.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第68-69页
        4.2.2 数据来源及清单第69-71页
        4.2.3 影响评价方法第71-72页
        4.2.4 甲醇生产成本第7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2-78页
        4.3.1 焦炉煤气制甲醇LCA研究第72-74页
        4.3.2 三种甲醇路线环境影响的比较第74-75页
        4.3.3 三种甲醇路线生产成本比较第75-76页
        4.3.4 敏感度分析第76-77页
        4.3.5 改进分析第77-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生命周期评价第80-92页
    5.1 天然气生产工艺描述第82-84页
        5.1.1 焦炉煤气脱碳法制LNG(研究案例系统工艺)第83页
        5.1.2 焦炉煤气甲烷化制LNG(提氢/不提氢)第83-84页
        5.1.3 国内天然气液化制LNG第84页
    5.2 研究方法第84-87页
        5.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第84-85页
        5.2.2 数据来源与清单第85-87页
        5.2.3 影响评价方法第8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7-91页
        5.3.1 焦炉煤气脱碳法制LNG工艺LCA研究第87-90页
        5.3.2 不同LNG工艺路线的对比第90-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焦炉煤气不同下游利用路径的综合评价第92-110页
    6.1 工艺描述第92-95页
    6.2 研究方法第95-100页
        6.2.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第96-97页
        6.2.2 数据来源及建模第97-98页
        6.2.3 影响评价方法第98页
        6.2.4 能效计算方法第98-99页
        6.2.5 经济性分析第99-10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9页
        6.3.1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比第101-102页
        6.3.2 能效对比第102页
        6.3.3 经济性对比第102-106页
        6.3.4 环境-能耗-经济综合评价第106-109页
    6.4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结论与展望第110-114页
    结论第110-112页
    主要创新点第112页
    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6-128页
作者简介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土金属聚合物白光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光电性能研究
下一篇:有交联结构的聚碳酸酯类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