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进展概况 | 第11-14页 |
1.2.1 岩石磁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方法与进展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实验室分析测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实验室分析测试 | 第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 研究区工作量及创新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区工作量 | 第16-17页 |
1.4.2 论文创新 | 第17页 |
1.4.3 学习与实践经历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和采样 | 第19-31页 |
2.1 区域概况 | 第19-23页 |
2.1.1 自然地理背景 | 第19-20页 |
2.1.2 地质背景 | 第20-23页 |
2.2 研究区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23页 |
2.3 研究剖面概况 | 第23-31页 |
2.3.1 乌兰胡秀剖面 | 第23-26页 |
2.3.2 乌兰戈楚剖面 | 第26-28页 |
2.3.3 乌拉乌苏剖面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基本理论 | 第31-40页 |
3.1 岩石磁学、环境磁学相关理论 | 第31-35页 |
3.1.1 磁性物质的分类 | 第31-32页 |
3.1.2 磁性矿物种类及特征 | 第32-34页 |
3.1.3 磁化率各向异性 | 第34-35页 |
3.2 本文采用岩石磁学、环境磁学涉及的方法 | 第35-37页 |
3.2.1 K-T曲线 | 第35页 |
3.2.2 磁滞回线 | 第35-37页 |
3.2.3 Day-Plot图 | 第37页 |
3.3 本文涉及的统计方法 | 第37-40页 |
3.3.1 Fisher统计 | 第37-39页 |
3.3.2 Bingham统计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二连盆地沙拉木伦河以西古近纪地层磁性矿物鉴定 | 第40-43页 |
4.1 K-T曲线 | 第40-41页 |
4.2 磁滞回线及Day图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内蒙古二连盆地西部古近纪地层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第43-52页 |
5.1 查干勃尔和剖面化石层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 | 第43-46页 |
5.2 研究区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统计分析 | 第46-48页 |
5.3 乌兰胡秀剖面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 | 第48-49页 |
5.4 乌拉乌苏剖面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 | 第49-51页 |
5.5 乌兰戈楚剖面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 | 第51-52页 |
第六章 讨论、结论与问题 | 第52-59页 |
6.1 讨论 | 第52-57页 |
6.2 结论 | 第57-58页 |
6.3 问题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