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基于银行贷款视角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引言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15页
        1.5.2 不足之处第15-17页
2.文献综述第17-22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7-19页
    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9-21页
    2.3 文献评述第21-22页
3.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路径及渠道识别第22-27页
    3.1 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路径第22-23页
        3.1.1 估值、收入和现金流效应第22页
        3.1.2 利益追逐效应第22页
        3.1.3 习惯形成效应第22-23页
        3.1.4 央行沟通和反应效应第23页
    3.2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第23-25页
        3.2.1 利率渠道第23-24页
        3.2.2 信贷渠道第24页
        3.2.3 资产价格渠道第24页
        3.2.4 汇率渠道第24-25页
    3.3 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识别第25-27页
4.样本、变量选取以及模型构建第27-35页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27页
    4.2 变量选取第27-31页
        4.2.1 银行风险承担变量第27-29页
        4.2.2 货币政策代理变量第29页
        4.2.3 银行微观特征控制变量第29-30页
        4.2.4 宏观控制变量第30页
        4.2.5 其他变量第30-31页
    4.3 模型构建第31-32页
    4.4 模型估计方法及内生性第32-33页
    4.5 差分GMM估计有效性第33-35页
5.实证分析第35-51页
    5.1 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第35-36页
    5.2 贷款增量视角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实证研究第36-40页
        5.2.1 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研究第36-38页
        5.2.2 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贷款增量的影响研究第38-40页
    5.3 稳健性检验第40-42页
    5.4 贷款结构视角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实证研究第42-47页
        5.4.1 抵押贷款占比视角第42-44页
        5.4.2 质押贷款占比视角第44-45页
        5.4.3 担保贷款占比视角第45-46页
        5.4.4 信用贷款占比视角第46-47页
    5.5 基于贷款结构视角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总结分析第47-49页
        5.5.1 货币政策代理量总结分析第47-48页
        5.5.2 银行微观特征变量总结分析第48页
        5.5.3 宏观变量总结分析第48-49页
    5.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6.结论及政策建议第51-54页
    6.1 结论第51-52页
    6.2 政策建议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58-59页
附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挝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