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人类学论文--人类遗传学论文

人类基因组indel与结构变异的检测和分析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38页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 相关背景知识第15-28页
        1.2.1 基本概念与术语第15-20页
        1.2.2 DNA 序列映射第20-22页
        1.2.3 Needleman-Wunsch 算法和 Smith-Waterman 算法第22-24页
        1.2.4 Sanger 测序与高通量测序第24-25页
        1.2.5 结构变异第25-26页
        1.2.6 测序数据格式与映射结果格式第26-28页
    1.3 研究现状第28-36页
        1.3.1 人类基因组 indel 与结构变异的研究现状第28页
        1.3.2 Indel 与结构变异检测研究中的模拟实验方法第28-32页
        1.3.3 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的 indel 与结构变异检测方法第32-36页
    1.4 本文结构第36-38页
第2章 人类个体基因组中 INDEL 数量估计方法的研究第38-53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人类基因组 INDEL 总数估计流程第39-40页
    2.3 测序数据分析第40-42页
        2.3.1 Sanger 数据与 Illumina 数据中的 indel 检测第40-41页
        2.3.2 Illumina 数据 indel 检测结果分析第41-42页
    2.4 多平台数据综合分析方法的研究第42-45页
    2.5 INDEL 杂合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第45-49页
    2.6 INDEL 总数估计模型的研究第49-52页
        2.6.1 Indel 数量估计模型第49-50页
        2.6.2 模拟数据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页
        2.6.3 真实数据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52页
    2.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INDEL 与结构变异检测模拟实验方法的研究第53-73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INDEL 与结构变异检测模拟实验基本流程第54-56页
    3.3 模拟数据构造方法的研究第56-62页
        3.3.1 构造模拟基因组第56-61页
        3.3.2 答案集构造方法第61-62页
    3.4 模拟实验结果评价方法的研究第62-66页
        3.4.1 模拟实验结果评价标准第62-65页
        3.4.2 提取异常测序片段映射结果与对应答案第65-66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6-71页
    3.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4章 基于最长空位固定罚分的拆分测序片段映射方法的研究第73-87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拆分测序片段映射的搜索空间第74-75页
    4.3 拆分测序片段映射算法第75-82页
        4.3.1 Needleman-Wunsch 算法的改进算法第75-80页
        4.3.2 算法优化第80-82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2-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基于两种序列映射征分析的结构变异检测方法的研究第87-119页
    5.1 引言第87-89页
    5.2 异常测序片段对与拆分测序片段的产生第89页
    5.3 拆分测序片段映射与结构变异检测第89-93页
        5.3.1 定义第89-90页
        5.3.2 结构变异检测流程第90-92页
        5.3.3 拆分测序片段映射第92-93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3-110页
        5.4.1 模拟数据实验结果第93-97页
        5.4.2 真实数据实验结果第97-106页
        5.4.3 生物实验验证结果第106-109页
        5.4.4 编码区 indel 分析第109页
        5.4.5 时间开销与空间开销分析第109-110页
    5.5 影响 INDEL 与结构变异检测效果的因素第110-117页
        5.5.1 PRISM 参数选择对召回率的影响第111-112页
        5.5.2 覆盖率与重复序列对结构变异检测的影响第112-117页
    5.6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结论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个人简历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半球谐振陀螺仪的姿态测量系统研究
下一篇:大容量模分复用光传输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