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囊与欣普贝生应用于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的比较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 2.1.1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 2.1.2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 2.1.3 引产指征 | 第10页 |
| 2.1.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0-11页 |
| 2.2 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法 | 第11-12页 |
| 2.2.1 引产前准备 | 第11页 |
| 2.2.2 水囊组 | 第11页 |
| 2.2.3 普贝生组 | 第11-12页 |
| 2.2.4 观察指标 | 第12页 |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12-13页 |
| 3.结果 | 第13-18页 |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13页 |
| 3.2 引产指征比较 | 第13页 |
| 3.3 引产后情况比较 | 第13-14页 |
| 3.4 分娩方式比较 | 第14-15页 |
| 3.5 母婴结局比较 | 第15-16页 |
| 3.6 阴道分娩情况比较 | 第16页 |
| 3.7 剖宫产指征比较 | 第16页 |
| 3.8 引产效果比较 | 第16-18页 |
| 4.讨论 | 第18-24页 |
| 一、比较两种引产方式的机理 | 第19页 |
| 二、引产方式对分娩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三、引产方式对胎儿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四、引产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第21-22页 |
| 五、引产过程中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 六、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 | 第23-24页 |
| 5.结论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 综述 | 第2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