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H~+,K~+-ATP酶 | 第13页 |
1.2 质子泵抑制剂的化学及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1.3 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作用 | 第14页 |
1.4 雷贝拉唑的抑酸作用及代谢 | 第14-15页 |
1.5 CYP2C19基因多态性 | 第15-16页 |
1.6 CYP2C19等位基因及其分布 | 第16-17页 |
1.7 CYP2C19基因分型 | 第17-18页 |
1.8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雷贝拉唑药动学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2章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血药浓度方法的建立 | 第20-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2.1.1 药品和试剂 | 第20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2 血浆中雷贝拉唑钠测定方法 | 第21-24页 |
2.2.1 液相色谱条件 | 第21页 |
2.2.2 工作溶液的配制 | 第21-22页 |
2.2.3 含药样品的配制 | 第22页 |
2.2.4 样品准备 | 第22页 |
2.2.5 样品处理与测定 | 第22页 |
2.2.6 标准曲线制备方法 | 第22页 |
2.2.7 准确度试验 | 第22-23页 |
2.2.8 萃取回收率试验 | 第23页 |
2.2.9 精密度考察 | 第23页 |
2.2.10 稳定性考察 | 第23-24页 |
2.2.11 方法学验证实验中的质量控制 | 第24页 |
2.3 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24-34页 |
2.3.1 专属性 | 第24页 |
2.3.2 标准曲线制备 | 第24页 |
2.3.3 最低定量浓度(LLOQ) | 第24页 |
2.3.4 准确度试验 | 第24-25页 |
2.3.5 萃取回收率 | 第25页 |
2.3.6 精密度考察 | 第25页 |
2.3.7 稳定性考察 | 第25-34页 |
2.4 讨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雷贝拉唑钠药动学影响的研究 | 第36-56页 |
3.1 雷贝拉唑钠药动学研究 | 第36-40页 |
3.1.1 试验药物 | 第36页 |
3.1.2 受试者 | 第36页 |
3.1.3 实验方案 | 第36-37页 |
3.1.4 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分析 | 第37页 |
3.1.5 样品测定及质量控制 | 第37页 |
3.1.6 标准曲线和质控结果 | 第37页 |
3.1.7 雷贝拉唑钠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3.1.8 药动学参数测定结果 | 第38-40页 |
3.2 CYP2C19基因分型 | 第40-47页 |
3.2.1 试剂 | 第40页 |
3.2.2 仪器 | 第40-41页 |
3.2.3 全血基因组DNA提取 | 第41-42页 |
3.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2-43页 |
3.2.5 测序 | 第43-47页 |
3.3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雷贝拉唑钠药动学影响的统计分析结果 | 第47-54页 |
3.4 讨论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1 | 第64-65页 |
附录2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