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协商民主的理论概述 | 第16-32页 |
2.1 协商民主的内涵与特征 | 第16-22页 |
2.1.1 协商民主的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2.1.2 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2.1.3 中西协商民主的比较 | 第20-22页 |
2.2 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2.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借鉴 | 第22-24页 |
2.2.2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 第24-26页 |
2.3 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 | 第26-32页 |
2.3.1 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 第26-28页 |
2.3.2 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中的特定地位 | 第28-29页 |
2.3.3 协商民主是我国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形式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人民政协功能 | 第32-40页 |
3.1 人民政协功能的内涵与特征 | 第32-34页 |
3.2. 人民政协功能的历史演进 | 第34-36页 |
3.3 人民政协功能的基本内容 | 第36-37页 |
3.4 人民政协功能与协商民主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协商民主视域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 | 第40-48页 |
4.1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4.2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主要任务 | 第42-44页 |
4.3 加强人民政协实现协商功能的能力建设 | 第44-45页 |
4.4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功能建设的途径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