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土地整治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贫困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3 研究趋势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概念、理论与方法 | 第16-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页 |
2.1.1 土地整治 | 第16页 |
2.1.2 贫困 | 第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6-17页 |
2.2.2 空间贫困理论 | 第17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7-24页 |
2.3.1 重心模型 | 第17-18页 |
2.3.2 主成分分析 | 第18-19页 |
2.3.3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19页 |
2.3.4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第19-23页 |
2.3.5 弹性系数模型 | 第23-24页 |
3 土地整治与贫困时空格局分析 | 第24-43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24-26页 |
3.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5页 |
3.1.2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 第25-26页 |
3.2 土地整治时空格局分析 | 第26-31页 |
3.2.1 基于时间序列的土地整治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3.2.2 基于空间位置的土地整治情况分析 | 第27-31页 |
3.3 贫困时空格局分析 | 第31-43页 |
3.3.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1页 |
3.3.2 贫困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32页 |
3.3.3 广西县域贫困测算 | 第32-36页 |
3.3.4 广西县域贫困时空格局分析 | 第36-43页 |
4 土地整治与贫困互馈机制分析 | 第43-60页 |
4.1 土地整治指标选取 | 第43-45页 |
4.2 基于GWR模型的土地整治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45-57页 |
4.2.1 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及多重共线性诊断 | 第45-46页 |
4.2.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一般线性回归分析 | 第46-49页 |
4.2.3 基于GWR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49-52页 |
4.2.4 贫困时空分异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52-57页 |
4.3 基于弹性系数模型的贫困对土地整治的响应机制分析 | 第57-60页 |
4.3.1 弹性系数模型研究 | 第57页 |
4.3.2 弹性系数模型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4.3.3 土地整治响应机制分析 | 第58-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