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1.2 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子致病机制 | 第16-24页 |
1.2.1 钙离子敏感性上升 | 第17-19页 |
1.2.2 能量稳态失调 | 第19-20页 |
1.2.3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HCM | 第20-22页 |
1.2.4 心肌纤维化与HCM | 第22-23页 |
1.2.5 心肌生物机械力传感损伤 | 第23-24页 |
1.2.6 微血管功能障碍 | 第24页 |
1.3 新的治疗方法及靶点 | 第24-30页 |
1.3.1 细肌丝钙离子敏感性 | 第24-25页 |
1.3.2 线粒体分裂融合与功能障碍 | 第25-26页 |
1.3.3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 第26-27页 |
1.3.4 其他治疗新靶点 | 第27-30页 |
1.4 总结与展望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2-5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2.1.1 细胞株 | 第32-3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4-53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34-37页 |
2.2.1.1 细胞复苏 | 第34页 |
2.2.1.2 细胞换液及传代 | 第34-35页 |
2.2.1.3 细胞收集 | 第35-36页 |
2.2.1.4 细胞冻存 | 第36-37页 |
2.2.2 核背景一致的转线粒体细胞系(Cybrids)的建立 | 第37-39页 |
2.2.3 转线粒体细胞m.2336T>C突变位点检测 | 第39-41页 |
2.2.4 转线粒体细胞线粒体基因拷贝数检测 | 第41-42页 |
2.2.5 细胞倍增时间测定 | 第42页 |
2.2.6 线粒体核糖体RNA和核糖体结合蛋白转录水平分析 | 第42-46页 |
2.2.7 细胞全蛋白提取 | 第46-47页 |
2.2.8 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编码蛋白表达 | 第47-50页 |
2.2.9 细胞线粒体ATP检测 | 第50-51页 |
2.2.10 细胞活性氧(ROS)检测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68页 |
3.1 核背景一致的转线粒体细胞系(Cybrids)的构建 | 第53-54页 |
3.2 转线粒体细胞系的鉴定 | 第54-56页 |
3.2.1 转线粒体细胞系线粒体基因拷贝数检测 | 第54-55页 |
3.2.2 转线粒体细胞系突变位点测序分析鉴定 | 第55-56页 |
3.3 m.2336T>C突变对转线粒体细胞倍增时间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 m.2336T>C突变对16S rRNA及其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57-62页 |
3.4.1 m.2336T>C突变对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16S r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2 m.2336T>C突变对16S rRNA结合蛋白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3 m.2336T>C突变对mtDNA编码OXPHOS复合体亚基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59-60页 |
3.4.4 m.2336T>C突变对核基因编码OXPHOS复合体亚基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0-62页 |
3.5 m.2336T>C突变对氧化磷酸化复合体亚基翻译水平的影响 | 第62-65页 |
3.5.1 m.2336T>C突变对mtDNA编码OXPHOS复合体亚基翻译水平的影响 | 第62-63页 |
3.5.2 m.2336T>C突变对核基因编码OXPHOS复合体亚基翻译水平的影响 | 第63-65页 |
3.6 m.2336T>C突变对细胞ATP合成的影响 | 第65页 |
3.7 m.2336T>C突变对细胞ROS产生的影响 | 第65-68页 |
3.7.1 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细胞线粒体ROS水平 | 第65-66页 |
3.7.2 流式细胞术检测单细胞平均ROS水平 | 第66-6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8-70页 |
第五章 论文创新性与展望 | 第70-71页 |
5.1 论文创新性 | 第70页 |
5.2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3页 |
附录Ⅰ:主要培养基及溶液配方 | 第83-88页 |
附录Ⅱ:常用英文缩略词 | 第88-89页 |
附录Ⅲ:作者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