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特殊电机论文--磁阻电机论文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两相开关磁阻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0页
        1.2.1 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本体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损耗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 两相开关磁阻电机的关键问题第20-21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定子单向磁通开关磁阻电机工作机理的研究第23-33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两相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第23-26页
    2.3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拓扑结构演化分析第26-28页
        2.3.1 定转子齿数及单向磁通演化分析第26-27页
        2.3.2 定子主辅齿结构分析第27页
        2.3.3 具备自起动能力的转子气隙结构分析第27-28页
        2.3.4 绕组连接形式分析第28页
    2.4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工作机理研究第28-32页
        2.4.1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结构特点分析第28-30页
        2.4.2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第30-31页
        2.4.3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工作机理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结构参数优化第33-48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转子结构参数优化第33-38页
        3.2.1 第一弧面气隙宽度优化第34页
        3.2.2 第二弧面最大气隙宽度优化第34-36页
        3.2.3 第二弧面极弧系数优化第36-37页
        3.2.4 第一弧面极弧系数优化第37-38页
    3.3 基于迭代插值法的转子气隙仿真优化第38-41页
    3.4 定子结构参数优化第41-43页
        3.4.1 定子轭厚的优化第41-42页
        3.4.2 定子齿极弧系数优化第42-43页
    3.5 电机优化前后特性对比分析第43-46页
        3.5.1 矩角特性第43-45页
        3.5.2 磁链特性第45-46页
        3.5.3 电感特性第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损耗研究第48-59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磁路分析第48-50页
    4.3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损耗数学模型研究第50-53页
        4.3.1 Bertotti损耗模型第50-51页
        4.3.2 双频法和椭圆法结合的损耗模型第51-53页
    4.4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损耗计算第53-57页
        4.4.1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磁密分析第53-56页
        4.4.2 基于双频法与椭圆法的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损耗计算第56页
        4.4.3 定子单向磁通与传统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损耗对比分析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控制技术研究第59-72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无源升压功率变换电路的研究第59-67页
        5.2.1 无源升压电路结构的分析第60-61页
        5.2.2 无源升压功率变换电路的工作机理第61-63页
        5.2.3 无源升压电路的仿真分析第63-67页
    5.3 转矩分配函数控制策略研究第67-71页
        5.3.1 转矩分配控制策略原理分析第68-69页
        5.3.2 转矩分配函数控制策略仿真分析第69-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定子单向磁通两相开关磁阻电机的静态测试第72-80页
    6.1 引言第72页
    6.2 样机优化设计参数第72页
    6.3 样机静态测试第72-77页
        6.3.1 样机结构参数测试第73-74页
        6.3.2 样机电感测试第74页
        6.3.3 样机转矩测试第74-77页
    6.4 样机实测与仿真对比分析第77-79页
    6.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最优数据深度学习的音圈电机位置伺服控制研究
下一篇:柔性直流输电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