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催化加氢反应的研究 | 第9-14页 |
1.2.1 炔烃的催化加氢反应 | 第9-11页 |
1.2.2 不饱和醛酮的催化加氢反应 | 第11-13页 |
1.2.3 硝基芳香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反应 | 第13-14页 |
1.3 过渡金属催化体系 | 第14-17页 |
1.3.1 Pd基催化剂 | 第14-15页 |
1.3.2 Pt基催化剂 | 第15页 |
1.3.3 Au基催化剂 | 第15页 |
1.3.4 Cu基催化剂 | 第15-16页 |
1.3.5 Ni基催化剂 | 第16-17页 |
1.4 金属氮化物、碳化物催化体系 | 第17-18页 |
1.5 金属磷化物催化体系 | 第18-22页 |
1.5.1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 第18-19页 |
1.5.2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 | 第19页 |
1.5.3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催化性能 | 第19-22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29页 |
2.1 药品仪器 | 第24-25页 |
2.1.1 实验主要化学试剂 | 第24页 |
2.1.2 实验主要气体 | 第24页 |
2.1.3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1 催化剂前驱体的合成 | 第25页 |
2.2.2 催化剂的预处理 | 第25-26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27页 |
2.3.1 X射线衍射光谱(XRD) | 第26页 |
2.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 第26页 |
2.3.3 光电子能谱(XPS) | 第26页 |
2.3.4 比表面积测定(BET) | 第26页 |
2.3.5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6-27页 |
2.3.6 程序升温脱附(H_2-TPD和CAL-TPD) | 第27页 |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7页 |
2.3.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7页 |
2.3.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 第27页 |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7-29页 |
第3章 CePO_4-Ni_2P纳米复合结构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29-38页 |
3.1 催化剂的ICP表征分析 | 第29页 |
3.2 催化剂的H_2-TPR表征分析 | 第29-30页 |
3.3 催化剂的XRD表征分析 | 第30-31页 |
3.4 催化剂的XPS表征分析 | 第31-34页 |
3.5 催化剂的SEM和TEM表征分析 | 第34-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CePO_4-Ni_2P纳米复合结构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性能研究 | 第38-60页 |
4.1 苯乙炔加氢反应 | 第38-42页 |
4.1.1 苯乙炔加氢反应的介绍 | 第38-39页 |
4.1.2 苯乙炔加氢反应的性能测试 | 第39-42页 |
4.2 肉桂醛加氢反应 | 第42-54页 |
4.2.1 肉桂醛加氢反应的介绍 | 第42-43页 |
4.2.2 肉桂醛加氢反应的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4.2.3 与肉桂醛加氢反应性能相关的表征分析 | 第45-48页 |
4.2.4 肉桂醛加氢反应的动力学计算 | 第48-54页 |
4.3 Ni_2P/CePO_4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4.4 α,β不饱和醛酮底物拓展 | 第55-58页 |
4.5 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