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土壤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研究进展 | 第13-39页 |
1 土壤有机物污染现状 | 第14-17页 |
2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 | 第17-24页 |
2.1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分类 | 第17-20页 |
2.2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2.3 影响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分布的因素 | 第21-24页 |
3 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及其赋存形态 | 第24-36页 |
3.1 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 | 第25-32页 |
3.2 赋存形态分类与生物有效性 | 第32-34页 |
3.3 土壤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分类的应用 | 第34-36页 |
4 存在的问题 | 第36页 |
5 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36-39页 |
第二章 土壤典型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分类及影响因素 | 第39-6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0-49页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0-4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1.3 分析方法 | 第46-4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2.1 污染物的试存形态分布 | 第49-55页 |
2.2 影响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分布的因素 | 第55-60页 |
3 小结 | 第60-63页 |
第三章 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与赋存形态的关系 | 第63-77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4-68页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1.3 分析方法 | 第66-6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5页 |
2.1 生物有效性与赋存形态的关系 | 第68-70页 |
2.2 生物有效性与植物累积 | 第70-72页 |
2.3 生物有效性与被动采样评估 | 第72-75页 |
3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基于生物有效态植物吸收累积有机污染物的预测模型 | 第77-107页 |
1 实验部分 | 第78-83页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78-82页 |
1.3 分析方法 | 第82-8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83-105页 |
2.1 典型土壤中植物累积有机污染物含量 | 第83-93页 |
2.2 限制分配模型预测植物吸收累积有机污染物含量 | 第93-99页 |
2.3 基于生物有效态改进限制分配模型 | 第99-105页 |
3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结果、创新点及展望 | 第107-111页 |
1 研究结果 | 第107-109页 |
1.1 土壤典型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分类及影响因素 | 第107-108页 |
1.2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与赋存形态的关系 | 第108页 |
1.3 基于生物有效态植物吸收累积有机污染物的预测模型 | 第108-109页 |
2 创新点 | 第109-110页 |
3 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3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