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与评论 | 第10-15页 |
(一)对俄罗斯科学哲学研究传统的研究文献 | 第10-12页 |
(二)俄罗斯科学哲学研究主题的研究文献 | 第12-14页 |
(三)B.C.斯焦宾科学哲学思想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视角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引文和注释 | 第17-18页 |
第二章 B.C.斯焦宾科学哲学研究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来源 | 第18-28页 |
一、B.C.斯焦宾科学哲学研究的社会背景 | 第18-21页 |
(一)俄(苏)的特殊历史语境 | 第18-20页 |
(二)俄罗斯当下的社会问题 | 第20-21页 |
二、B.C.斯焦宾科学哲学研究的思想来源 | 第21-25页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 第21-23页 |
(二)俄(苏)时期科学哲学研究成果 | 第23-25页 |
三、B.C.斯焦宾学术研究的历史分期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页 |
引文和注释 | 第27-28页 |
第三章 B.C.斯焦宾科学哲学的研究内容 | 第28-40页 |
一、科学发展的模式 | 第28-32页 |
(一)经典科学模式 | 第28-30页 |
(二)非经典科学模式 | 第30-31页 |
(三)后非经典科学模式 | 第31-32页 |
二、科学的基础 | 第32-38页 |
(一)科学的世界图景 | 第32-35页 |
(二)科学认识活动的理想与规范 | 第35-36页 |
(三)科学的哲学基础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页 |
引文和注释 | 第38-40页 |
第四章 B.C.斯焦宾科学哲学思想的地位及影响 | 第40-48页 |
一、俄罗斯科学哲学界对斯焦宾学术成果的评价 | 第40-43页 |
(一)В.А.列克托尔斯基 | 第40-41页 |
(二)П.П.盖坚科 | 第41-42页 |
(三)В.Ж.凯列 | 第42-43页 |
二、俄罗斯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趋势 | 第43-47页 |
(一)关注文明发展 | 第43-45页 |
(二)与文化哲学融合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引文和注释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