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理 | 第12-14页 |
1.2 扫描隧道谱(STS)原理 | 第14-16页 |
1.3 表面合成介绍 | 第16-22页 |
1.3.1 表面合成的STM研究 | 第16-17页 |
1.3.2 表面合成的反应类型 | 第17-22页 |
1.4 石墨烯纳米带(GNRs)介绍 | 第22-31页 |
1.4.1 石墨烯及其能带结构 | 第22-26页 |
1.4.2 石墨烯纳米带及其能带结构 | 第26-29页 |
1.4.3 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现状 | 第29-30页 |
1.4.4 石墨烯纳米带的应用 | 第30-31页 |
1.5 低能电子衍射 | 第31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2 单晶处理 | 第33-34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表面反应合成5-AGNRs | 第36-70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通过脱卤反应在Au(111)表面合成5-AGNRs | 第37-41页 |
3.3 通过脱卤反应在Ag(111)表面合成5-AGNRs | 第41-43页 |
3.4 TBN分子在Cu(111)表面的脱卤反应 | 第43-45页 |
3.5 通过脱羧酸反应合成5-AGNRs | 第45-53页 |
3.5.1 在Cu(111)表面合成5-AGNRs | 第45-47页 |
3.5.2 气体辅助反应促进5-AGNRs的合成 | 第47-51页 |
3.5.3 Cu_2O对5-AGNRs的插层作用 | 第51-53页 |
3.6 5-A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53-68页 |
3.6.1 Au(111)表面5-A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54-56页 |
3.6.2 NaCl/Au(111)表面5-A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56-59页 |
3.6.3 AGNRs/Au(111)表面5-A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59-62页 |
3.6.4 Ag(111)表面5-A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62-65页 |
3.6.5 Cu(111)表面5-A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65-67页 |
3.6.6 Cu_2O层上5-A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67-6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侧向融合法合成8,10-AGNRs | 第70-86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Au(111)表面合成8-AGNRs | 第71-77页 |
4.3 8-A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77-78页 |
4.4 Au(111)表面合成10-AGNRs | 第78-83页 |
4.5 10-A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83-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表面辅助合成法制备掺杂GNRs | 第86-103页 |
5.1 引言 | 第86-87页 |
5.2 边缘氰基掺杂AGNRs的合成 | 第87-94页 |
5.3 金原子掺杂GNRs的合成 | 第94-100页 |
5.4 金原子掺杂GNRs的电子结构测量 | 第100-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Au(110)表面上烷烃聚合反应的构效关系研究 | 第103-119页 |
6.1 引言 | 第103-104页 |
6.2 烷烃在Au(110)表面的一维限域聚合反应 | 第104-107页 |
6.3 带侧链的烷烃构造Au(110)-1×3重构表面 | 第107-109页 |
6.4 带侧链的烷烃在Au(110)-1×3表面的聚合反应 | 第109-110页 |
6.5 低能电子束辅助法构造Au(110)-1×3重构表面 | 第110-115页 |
6.6 烷烃在Au(110)两种重构表面上的C-H键活化的比较 | 第115-118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5-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