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陈独秀科学价值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3页
    一、选题缘由第9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9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9页
            1.理论意义第9页
            2.实践意义第9页
    三、论文的创新点第9-10页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五、相关概念界定第11-13页
        (一)科学的内涵第11-12页
        (二)科学价值的内涵第12页
        (三)科学价值观的内涵第12-13页
第一章 陈独秀科学价值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第13-22页
    一、陈独秀科学价值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3-16页
        (一)西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13页
        (二)中国科学在曲折中前行第13-15页
        (三)陈独秀五渡扶桑寻求强国之道第15-16页
    二、陈独秀科学价值观形成的理论来源第16-22页
        (一)晚清桐城派的影响第16-18页
        (二)晚清时期的工具主义科学价值观的影响第18-20页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第20-22页
第二章 陈独秀科学价值观的内容与实现途径第22-41页
    一、陈独秀科学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第22-33页
        (一)科学具有政治价值第22-25页
            1.科学影响政治制度的变迁第22-24页
            2.科学有改造社会的作用第24-25页
        (二)科学具有经济价值第25-28页
            1.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并主张中国经济转向社会主义经济第25-27页
            2.社会主义要依赖生产力的提高来促进多种经济的发展第27-28页
        (三)科学具有文化价值第28-30页
            1.用科学文化促进文化功能的发挥第28-29页
            2.以科学文化促进文化的创新第29-30页
        (四)科学具有教育价值第30-33页
            1.科学教育对社会的作用第31-32页
            2.科学教育对个人的作用第32-33页
    二、陈独秀科学价值观实现的途径第33-41页
        (一)科学政治价值的实现途径第33-35页
            1.以科学对抗封建专制第33-34页
            2.以科学改造人类社会第34-35页
        (二)科学经济价值的实现途径第35-37页
            1.以唯物史观科学与生产力关系理论促进科学经济价值的实现第35页
            2.运用科学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实现中国人民的富裕第35-37页
        (三)科学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第37-38页
            1.以科学文化去除传统文化糟粕第37页
            2.以科学文化提高中国人的素质第37-38页
        (四)科学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第38-41页
            1.以科学教育启蒙人民大众第38-39页
            2.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第39-41页
第三章 陈独秀科学价值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第41-48页
    一、陈独秀科学价值观的理论意义第41-43页
        (一)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价值观第41-42页
        (二)可为我国当今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探索与树立提供积极借鉴第42-43页
    二、陈独秀科学价值观的实践价值第43-45页
        (一)高举“科学”大旗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民族独立运动第43-44页
        (二)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我国当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先导第44-45页
    三、陈独秀科学价值观的局限性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山辽墓壁画研究--以《寄锦图》等四幅壁画为例
下一篇:海德格尔与康德、列维纳斯良知理论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