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论文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胃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和微生物易位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AIDS猕猴模型的肠道病理学研究进展第13-33页
    引言第13-14页
    一、HIV病毒的结构和复制周期第14-16页
        1.1 HIV病毒的结构第14-15页
        1.2 HIV病毒的复制周期第15-16页
    二、AIDS研究的体内外模型第16-20页
        2.1 体外细胞模型第16-17页
        2.2 小型动物模型第17-18页
        2.3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第18-20页
    三、HIV/SIV感染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第20-25页
        3.1 神经系统:脑第20-21页
        3.2 循环系统:心脏和淋巴结第21-23页
        3.3 呼吸系统:肺第23-25页
        3.4 泌尿系统:肾脏第25页
    四、SIV感染后所致的消化系统胃肠道病理变化第25-29页
        4.1 胃肠道的结构和组成第25-26页
        4.2 SIV感染导致胃肠道组织的表观病理学变化第26页
        4.3 SIV感染所致胃肠道细胞和相关分子的变化第26-29页
    五、胃肠道微生物易位第29-30页
        5.1 胃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SIV感染后的变化第29页
        5.2 微生物易位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第29-30页
    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受损胃肠道粘膜的修复第30-31页
    七、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1-32页
    八、本课题研究思路第32-33页
第二章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胃肠道组织的病理变化第33-53页
    引言第33-34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34-43页
        一、实验材料第34-38页
        二、实验方法第38-43页
    第二节 实验结果第43-49页
        一、血液中T细胞数量的变化第43-44页
        二、血浆中病毒载量的变化第44-45页
        三、胃肠道组织取材第45页
        四、胃肠道组织的预处理第45页
        五、不同疾病进展者胃肠道组织中的病毒蛋白p27第45-47页
        六、胃肠道组织的表观病理变化第47-49页
    第三节 讨论第49-52页
    第四节 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胃肠道微生物的易位和免疫细胞的变化第53-69页
    引言第53-55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55-59页
        一、实验材料第55-56页
        二、实验方法第56-59页
    第二节 实验结果第59-65页
        一、不同疾病进展者胃肠道中易位的微生物LPS及E.coli第59-61页
        二、胃肠道组织巨噬细胞吞噬微生物的功能第61页
        三、不同疾病进展者胃肠道组织CD4~+T细胞数量的变化第61-63页
        四、不同疾病进展者胃肠道组织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第63-65页
    第三节 讨论第65-68页
    第四节 小结第68-69页
总结与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7页
附录A第87-88页
附页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生素序贯联合清金化痰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疗效评价
下一篇:自制上肢功能训练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