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理身理国:沈一贯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2-27页
    一、选题缘由第12-14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4-21页
    三、研究方法第21-22页
    四、论文结构、难点与创新第22-25页
    五、古籍文献的运用第25-27页
第一章 沈一贯的家世与早期经历第27-49页
    第一节 家世第27-35页
        一、祖辈第27-28页
        二、家庭第28-30页
        三、宗族第30-32页
        四、家乡第32-35页
    第二节 沈一贯的早期经历第35-42页
        一、沈一贯的生卒年考辨第35-40页
        二、青年时代第40-42页
    第三节 早期的仕与隐第42-49页
        一、早期仕宦经历第42-44页
        二、仕宦心态的转变第44-49页
第二章 沈一贯与万历朝皇权运作第49-93页
    第一节 万历朝皇权运作第49-59页
        一、明神宗的执政方式第50-53页
        二、明神宗与内阁大学士第53-59页
    第二节 沈一贯与国本之争第59-77页
        一、“万死不敢奉诏”:沈一贯的举措第59-70页
        二、明神宗的态度与举措第70-74页
        三、朝臣举措评议第74-75页
        四、沈一贯举措评议第75-77页
    第三节 沈一贯与矿税第77-93页
        一、矿税问题的由来第78-84页
        二、谏诤与妥协:沈一贯的举措第84-90页
        三、沈一贯的顾虑与权变第90-93页
第三章 沈一贯与万历朝军事第93-134页
    第一节 沈一贯与东征第93-105页
        一、丁酉再乱前明廷战和分歧第94-96页
        二、沈一贯的援朝御倭策略第96-105页
    第二节 丁应泰弹劾事件第105-122页
        一、丁应泰弹劾罪名分析第106-111页
        二、各方反映及其分析第111-116页
        三、丁应泰弹劾所反映的明廷形势第116-121页
        四、丁应泰弹劾事件的影响第121-122页
    第三节 沈一贯与播州之役第122-134页
        一、播州杨氏第123-124页
        二、沈一贯的平播策略第124-134页
第四章 沈一贯与万历朝门户之争第134-186页
    第一节 楚王案第134-156页
        一、楚王案始末第134-143页
        二、楚宗“反叛”第143-145页
        三、楚王真伪事评议第145-149页
        四、朝臣纷争评议第149-156页
    第二节 续妖书案第156-172页
        一、续妖书案始末第156-163页
        二、当事者的回忆第163-166页
        三、沈一贯构陷郭正域说评议第166-168页
        四、各方反应及评议第168-172页
    第三节 乙巳京察第172-186页
        一、乙巳京察始末第173-177页
        二、乙巳京察的焦点问题第177-181页
        三、乙巳京察与中枢权力格局变动第181-186页
第五章 沈一贯与晚明思想第186-224页
    第一节 多元的晚明思想第186-192页
        一、“异端”第186-189页
        二、晚明思想中的新思潮第189-190页
        三、晚明思想潮流中的沈一贯第190-192页
    第二节 沈一贯的经世思想第192-206页
        一、人性论第192-195页
        二、理身第195-199页
        三、理国第199-206页
    第三节 沈一贯与“二大教主”第206-224页
        一、“二大教主”生平第206-211页
        二、沈一贯与李贽之死第211-215页
        三、沈一贯与紫柏之死第215-220页
        四、正统对“异端”的反击第220-224页
第六章 历史文献中的沈一贯形象第224-255页
    第一节 历史文献中的沈一贯第224-242页
        一、明人笔下的沈一贯第224-231页
        二、清人笔下的沈一贯形象第231-236页
        三、现代文献中的沈一贯形象第236-238页
        四、沈一贯的形象差异第238-242页
    第二节 沈一贯形象差异解读第242-248页
        一、沈一贯的事迹第242-243页
        二、党争第243-244页
        三、个人立场与意图第244-247页
        四、社会关系网络第247-248页
    第三节 沈一贯的自画像第248-255页
        一、中老年沈一贯第249-251页
        二、仕宦心态第251-255页
结语第255-259页
参考文献第259-270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第270-271页
后记第271页

论文共2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育前期揭除地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棉田生态的影响机制
下一篇:刘仲华生平及相关史事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