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低碳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外低碳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低碳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3.1 理论基础 | 第18页 |
1.3.2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拟解决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21-23页 |
1.5.1 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21页 |
1.5.2 可能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国内外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3-29页 |
2.1 国外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2.1.1 荷兰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3页 |
2.1.2 美国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2.1.3 日本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4页 |
2.2 国内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2.2.1 福建省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4页 |
2.2.2 四川成都平原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2.2.3 滨州市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5页 |
2.2.4 台湾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5页 |
2.3 吉林省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2.3.1 吉林省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 | 第26-27页 |
2.3.2 吉林省发展低碳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9-39页 |
3.1 长春市农业资源条件 | 第29-31页 |
3.1.1 长春市气候资源条件 | 第29页 |
3.1.2 长春市水资源条件 | 第29-30页 |
3.1.3 长春市土地资源条件 | 第30-31页 |
3.2 长春市农业生产现状 | 第31-33页 |
3.2.1 长春市农村自然情况 | 第31-32页 |
3.2.2 长春市林牧渔产值统计 | 第32页 |
3.2.3 长春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 第32-33页 |
3.3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3.3.1 利用规模化的种养体系发展低碳生态农业生产手段 | 第33-34页 |
3.3.2 利用先进的加工体系提升低碳生态农业生产水平 | 第34页 |
3.3.3 利用优质的品牌产品提高低碳生态农业经济收益 | 第34-35页 |
3.3.4 利用高效的生产方式推动低碳生态农业发展进程 | 第35-36页 |
3.3.5 利用新型农业经济开辟低碳生态农业发展思路 | 第36页 |
3.4 制约长春市发展低碳生态农业的因素 | 第36-38页 |
3.4.1 长春市个体农业生产经营现象较为普遍 | 第36页 |
3.4.2 长春市农业生产资金获取方法单一 | 第36-37页 |
3.4.3 长春市农业科技水平支持力度不够 | 第37页 |
3.4.4 长春市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不合理 | 第37页 |
3.4.5 长春市农业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 第39-51页 |
4.1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9-40页 |
4.1.1 整体性原则 | 第39页 |
4.1.2 层次性原则 | 第39-40页 |
4.1.3 科学性原则 | 第40页 |
4.1.4 易获取性原则 | 第40页 |
4.2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3页 |
4.2.1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具体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0-41页 |
4.2.2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评价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 第41-43页 |
4.3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评价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4.3.1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4.3.2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43-44页 |
4.4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评价分析方法 | 第44-49页 |
4.4.1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44-46页 |
4.4.2 因子分析法适用性检验 | 第46页 |
4.4.3 原始变量方差分解公因子提取及命名 | 第46-48页 |
4.4.4 因子得分及评价 | 第48-49页 |
4.5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发展支撑体系 | 第51-59页 |
5.1 建立低碳生态环境支撑体系 | 第51-54页 |
5.1.1 建立低碳生态生产方式 | 第51-53页 |
5.1.2 建设低碳生态标准农田 | 第53页 |
5.1.3 构建低碳生态环境系统 | 第53-54页 |
5.2 构建低碳生态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 第54-55页 |
5.2.1 推进农产品加工体系发展 | 第54页 |
5.2.2 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 第54-55页 |
5.3 优化低碳生态农业废弃物利用支撑体系 | 第55-57页 |
5.3.1 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肥料模式 | 第56页 |
5.3.2 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原料模式 | 第56-57页 |
5.3.3 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饲料模式 | 第57页 |
5.3.4 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能源模式 | 第57页 |
5.4 建立互联网+低碳生态农业支撑体系 | 第57-58页 |
5.4.1 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 第57-58页 |
5.4.2 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与应用 | 第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长春市低碳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 第59-65页 |
6.1 多层次推进政策扶持 | 第59-60页 |
6.1.1 加大结构性调整力度 | 第59-60页 |
6.1.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60页 |
6.1.3 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 | 第60页 |
6.2 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 | 第60-62页 |
6.2.1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 第61页 |
6.2.2 拓宽农业资金来源 | 第61页 |
6.2.3 保证资金使用合理 | 第61页 |
6.2.4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 | 第61-62页 |
6.3 多元化改善人才结构 | 第62页 |
6.3.1 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宣传教育 | 第62页 |
6.3.2 加大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引进力度 | 第62页 |
6.3.3 加快新型农业生产者的培养进度 | 第62页 |
6.4 多角度提升科技水平 | 第62-64页 |
6.4.1 加强低碳生态农业交易平台建设 | 第63页 |
6.4.2 提高低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 | 第63页 |
6.4.3 提升低碳生态农业农机装备水平 | 第63-6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