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南昌市城市社区协商民主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的目的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有关协商民主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有关协商民主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国内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4 国内外研究简评第13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4页
        1.3.3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4-16页
第2章 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及相关理论第16-22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8页
        2.1.1 社区第16页
        2.1.2 城市社区第16-17页
        2.1.3 协商民主第17页
        2.1.4 基层协商民主第17-18页
    2.2 相关理论第18-22页
        2.2.1 社会治理理论第18-19页
        2.2.2 在社会治理中引入协商民主的必然性第19-22页
第3章 南昌市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第22-33页
    3.1 南昌市城市社区情况第22-25页
        3.1.1 南昌市情概况第22页
        3.1.2 县区社区分布情况第22-23页
        3.1.3 南昌市城市社区权力结构情况第23-25页
    3.2 南昌市发展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比较优势第25-26页
        3.2.1 南昌市城市社区规模、人口规模适当第25页
        3.2.2 南昌市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相对较为简单第25页
        3.2.3 南昌市城市社区具有直接衔接的协商平台——民情家访工作机制第25-26页
    3.3 南昌市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模式——“社区民情理事会”第26-28页
    3.4 南昌市开展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取得的成效第28-33页
        3.4.1 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第28-29页
        3.4.2 培养了社区后备力量,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第29-30页
        3.4.3 提高了居民民主参与意识,凝聚了社区治理共识第30-31页
        3.4.4 推进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第31页
        3.4.5 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31-33页
第4章 南昌市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困境调查与分析第33-49页
    4.1 南昌市城市社区协商民主调查设计和结果统计第33-41页
        4.1.1 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的确定第33-34页
        4.1.2 问卷设计和调查过程第34页
        4.1.3 调查结果统计第34-41页
    4.2 南昌市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困境分析第41-49页
        4.2.1 社区组织协商民主能力不强第41-44页
        4.2.2 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积极性不高第44-46页
        4.2.3 社区协商民主运行保障不全第46-49页
第5章 国内外发达地区社区协商民主的经验借鉴第49-56页
    5.1 深圳:罗湖区党政社群社区共治经验第49-50页
    5.2 杭州:小区物管牵头协商经验第50-51页
    5.3 香港:区议会和街坊会经验第51-52页
    5.4 新加坡: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经验第52-53页
    5.5 国内外发达地区经验对南昌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启示第53-56页
        5.5.1 规范明晰基层政府职能、科学规划社区治理体制第53页
        5.5.2 修订和完善法律,落实刚性保障第53-54页
        5.5.3 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协商民主中领导作用第54页
        5.5.4 全面完善社会组织培育体系第54页
        5.5.5 着力激发居民公共精神第54-55页
        5.5.6 培养社区协商民主中的“意见领袖”第55页
        5.5.7 政府在人财物方面全面保障社区发展第55-56页
第6章 加强南昌市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意见建议第56-67页
    6.1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优化社区权力结构体系第56-57页
        6.1.1 理顺社区治理体制,厘清社区权力与责任第56页
        6.1.2 转变观念,给社区“减负”,激发群众自治活力第56-57页
        6.1.3 改革社区财政,实行预算直拨,政府监督使用第57页
    6.2 坚持多方协同,着力夯实社区协商民主基础第57-59页
        6.2.1 坚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第57-58页
        6.2.2 大力发展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第58页
        6.2.3 注重培养社区“意见领袖”第58-59页
    6.3 坚持强化认识,着力增强社区协商民主能力第59-62页
        6.3.1 深化对协商民主的认识第59-60页
        6.3.2 加强对社区协商能力的培养第60页
        6.3.3 强化对社区协商过程的监督第60-61页
        6.3.4 扩大协商主体参与范围第61页
        6.3.5 建立社区干部奖惩机制第61-62页
    6.4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育社区居民公共精神第62-64页
        6.4.1 全面宣传推广第62页
        6.4.2 加强教育引导第62-63页
        6.4.3 积极参与体验第63页
        6.4.4 推动党员示范第63-64页
        6.4.5 开展“家风建设”第64页
    6.5 坚持强化保障,着力提升社区协商民主运行能力第64-67页
        6.5.1 修订完善社区自治不合时的条款第64-65页
        6.5.2 制定国家层面的基层协商法律第65页
        6.5.3 强化对协商结果执行的监督第65-66页
        6.5.4 增强社区协商民主运行的综合保障第66-67页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67-68页
    7.1 结论第67页
    7.2 进一步的方向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附录 南昌城市社区协商民主调查问卷第71-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拉尔夫·密里本德的国家相对自主性理论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人权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