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2-22页 |
·DNA 的结构和功能 | 第12-15页 |
·DNA 的结构 | 第12-13页 |
·DNA 的功能 | 第13-15页 |
·小分子与 DNA 的相互作用模式 | 第15-16页 |
·非共价结合 | 第15-16页 |
·共价结合 | 第16页 |
·长距组装 | 第16页 |
·剪切作用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16-17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17-18页 |
·圆二色谱法 | 第18页 |
·粘度法 | 第18页 |
·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法 | 第18-19页 |
·微量热法 | 第19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19页 |
·其他方法 | 第19-20页 |
·蒽环类药物 | 第20页 |
·萘普生及其金属离子配合物 | 第2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展望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ODNR 与 ct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22-30页 |
·前言 | 第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试剂 | 第22页 |
·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加入顺序与缓冲溶液 pH 的选择 | 第23-24页 |
·ctDNA 对 ODNR 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24-26页 |
·ODNR 与 ctDNA 相互作用模式的确定 | 第26-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DNR-A 和 ctDNA 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30-40页 |
·前言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试剂 | 第30页 |
·仪器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32页 |
·荧光光谱 | 第32-35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KI 荧光猝灭实验 | 第36页 |
·荧光偏振 | 第36-37页 |
·单双链 ctDNA 作用的比较实验 | 第37页 |
·DNA 热变性实验 | 第37-38页 |
·粘度测定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四部分 Nd-NAP 与 ct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40-48页 |
·前言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页 |
·试剂 | 第41页 |
·仪器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结果 | 第41-47页 |
·Nd-NAP 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41-42页 |
·紫外光谱 | 第42页 |
·荧光光谱 | 第42-45页 |
·碘离子荧光猝灭 | 第45-46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46页 |
·荧光偏振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部分 Dy-NAP 与 ct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48-56页 |
·前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试剂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Dy-NAP 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50页 |
·荧光光谱 | 第50-53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53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53页 |
·碘离子荧光猝灭 | 第53-54页 |
·荧光偏振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