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燃料油的脱氮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基础油中碱性氮的组成及分布 | 第10页 |
1.1.2 氮化物的危害 | 第10-11页 |
1.1.3 燃料油含氮量标准 | 第11-12页 |
1.2 柴油加氢脱氮技术与工艺 | 第12-13页 |
1.2.1 加氢脱氮原理 | 第12页 |
1.2.2 加氢脱氮技术 | 第12-13页 |
1.3 柴油非加氢脱氮技术与工艺 | 第13-20页 |
1.3.1 酸碱精制 | 第13-14页 |
1.3.2 溶剂精制脱氮 | 第14-15页 |
1.3.3 络合精制脱氮 | 第15-17页 |
1.3.4 吸附精制脱氮 | 第17页 |
1.3.5 氧化法脱氮 | 第17-18页 |
1.3.6 组合脱氮法 | 第18-19页 |
1.3.7 其它脱氮法 | 第19-20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2.3.1 浸渍法制备负载型氧化钼催化 | 第22页 |
2.3.2 MoO_3/S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2.4 氧化-萃取脱氮反应 | 第22-23页 |
2.4.1 模拟油的配制 | 第22页 |
2.4.2 氧化原理 | 第22-23页 |
2.4.3 实验步骤 | 第23页 |
2.4.4 萃取实验 | 第23页 |
2.5 硫量的检测及脱氮率的计算 | 第23页 |
2.6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3-25页 |
2.6.1 X射线衍射光谱(XRD) | 第23-24页 |
2.6.2 比表面积测定 | 第24-25页 |
第三章 MoO_3/SiO_2氧化脱氮研究 | 第25-47页 |
3.1 载体的筛选 | 第25页 |
3.2 制备条件对MoO_3/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25-29页 |
3.2.1 负载方法的确定 | 第25-26页 |
3.2.2 负载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3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28页 |
3.2.4 焙烧时间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MoO_3/SiO_2催化氧化模拟油脱氮反应 | 第29-40页 |
3.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0页 |
3.3.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4 氧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5 模拟油氧化脱氮的正交实验 | 第32-36页 |
3.3.6 模拟油的氧化动力学 | 第36-40页 |
3.4 MoO_3/SiO_2催化氧化脱除柴油 | 第40-46页 |
3.4.1 氧化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氧化时间的影响 | 第41页 |
3.4.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4 剂油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5 催化剂重复使用情况的考察 | 第43页 |
3.4.6 柴油的正交实验 | 第43-44页 |
3.4.7 柴油的氧化动力学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MoO_3/SiO_2改性对氧化脱氮的影响 | 第47-61页 |
4.1 CeO_2改性MoO_3/SiO_2 | 第47-51页 |
4.1.1 MoO_3-CeO_2/SiO_2催化剂制备 | 第47页 |
4.1.2 MoO_3-CeO_2/SiO_2催化剂改性条件的确定 | 第47-51页 |
4.2 柠檬酸改性MoO_3/SiO_2 | 第51-55页 |
4.2.1 柠檬酸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第51-52页 |
4.2.2 CA-MoO_3/SiO_2催化剂改性条件的确定 | 第52-55页 |
4.3 草酸改性MoO_3/SiO_2 | 第55-59页 |
4.3.1 草酸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56页 |
4.3.2 草酸改性催化剂的条件的确定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