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刘艳骄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第1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前言 | 第20-21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21-23页 |
1.诊断标准 | 第21页 |
2.治疗方法 | 第21-22页 |
3.临床表现 | 第22页 |
4.纳入标准 | 第22页 |
5.排除标准 | 第22页 |
6.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 第22-2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处方来源与筛选 | 第23-24页 |
2.研究工具 | 第24页 |
3.数据库的建立 | 第24页 |
4.数据挖掘分析过程 | 第24-25页 |
5.统计学方法 | 第25页 |
三、临床资料分析 | 第25-27页 |
1.性别、年龄构成 | 第25-26页 |
2.症状分型 | 第26页 |
3.治疗结果 | 第26-27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27-47页 |
1.频次统计 | 第27-30页 |
2.四气统计 | 第30页 |
3.五味统计 | 第30-31页 |
4.归经统计 | 第31页 |
5.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 第31-36页 |
6.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则分析 | 第36-40页 |
7.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第40-45页 |
(1)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的分析 | 第40-43页 |
(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 第43-44页 |
(3)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治疗失眠的新处方分析 | 第44-45页 |
8.药物用量分析 | 第45-47页 |
五、讨论 | 第47-53页 |
1.临床资料分析 | 第47-48页 |
(1)性别、年龄分析 | 第47-48页 |
(2)症状分型分析 | 第48页 |
(3)治疗结果分析 | 第48页 |
2.用药规律探究 | 第48-53页 |
(1)常用药物分析 | 第48-51页 |
(2)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 第51-52页 |
⑶药对分析 | 第52页 |
(4)新方分析 | 第52-53页 |
六、结论 | 第53-56页 |
(1)刘艳骄教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理论依据 | 第54页 |
(2)刘艳骄教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常用处方 | 第54页 |
(3)刘艳骄教授治疗不同类型原发性失眠的核心药物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