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9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名词界定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民营化效率研究综述 | 第19-30页 |
·民营化及各国民营化实践 | 第19-21页 |
·民营化定义 | 第19页 |
·各国民营化实践 | 第19-21页 |
·民营化的主要形式 | 第21-22页 |
·国有非上市企业控制权转移 | 第21页 |
·国有上市企业的控制权转移 | 第21-22页 |
·民营化效率综述: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为视角 | 第22-28页 |
·理论文献 | 第22-25页 |
·实证文献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效率评定 | 第30-40页 |
·控制权收益及控制权转移动机分析 | 第30-35页 |
·控制权的界定 | 第30-31页 |
·控制权收益 | 第31-34页 |
·控制权转移动机分析 | 第34-35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效率评定框架 | 第35-39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制度背景 | 第35-36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特点 | 第36-38页 |
·控制权转移效率的评定框架:以控制权收益为视角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效率的实证检验 | 第40-55页 |
·控制权转移效率的实证文献综述 | 第40-43页 |
·累计超常收益法 | 第40-42页 |
·财务指标法 | 第42-43页 |
·研究样本和方法 | 第43-46页 |
·样本选择 | 第43-44页 |
·指标选择及处理 | 第44-46页 |
·研究方法 | 第46页 |
·实证结果 | 第46-53页 |
·未经行业调整的指标数据 | 第46-51页 |
·经行业调整的指标数据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转移与私人收益的度量比较 | 第55-66页 |
·控制权私人收益度量文献综述 | 第55-60页 |
·以市面股票价格为溢价参照 | 第56-58页 |
·以具有差别投票权的股票为溢价参照 | 第58-59页 |
·以小额股权交易价格为溢价参照 | 第59-60页 |
·修正的私人收益测量模型 | 第60-61页 |
·研究方法及样本 | 第61-63页 |
·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样本选择 | 第62-63页 |
·实证结果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影响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因素分析及实证检验 | 第66-78页 |
·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69页 |
·内部因素 | 第66-68页 |
·外部因素 | 第68-69页 |
·研究方法及样本 | 第69-72页 |
·研究假设 | 第69页 |
·样本选择 | 第69-70页 |
·变量描述与回归模型 | 第70-72页 |
·回归结果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7章 控制权私人收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及实证 | 第78-83页 |
·私人收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78-79页 |
·研究方法及样本 | 第79-80页 |
·回归模型与变量描述 | 第79页 |
·样本选择 | 第79-80页 |
·回归结果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8章 抑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对策 | 第83-92页 |
·控制私人收益的因素分析 | 第83-86页 |
·企业外部因素 | 第83-85页 |
·企业内部因素 | 第85-86页 |
·我国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控制及存在的问题 | 第86-88页 |
·我国控制私人收益的法律环境 | 第86-88页 |
·我国控制私人收益尚存的问题 | 第88页 |
·控制私人收益的内部机制:基于声誉的独董制度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束语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4页 |
附录 | 第104-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