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能论文

低温余热利用方案的比较及新型联合循环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表第9-10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余热利用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余热利用技术的简介第12-26页
        1.2.1 直接利用技术第12-13页
        1.2.2 制冷/热技术第13-18页
        1.2.3 热-功转换技术第18-23页
        1.2.4 海水淡化技术第23-26页
    1.3 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的现存问题第26-2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2 低温余热利用方案的模型及原理第28-42页
    2.1 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第28-32页
        2.1.1 ORC原理与组成第28-29页
        2.1.2 ORC数学模型第29-32页
    2.2 吸收制冷系统第32-36页
        2.2.1 吸收制冷原理与系统组成第32-33页
        2.2.2 吸收制冷数学模型第33-36页
    2.3 海水淡化系统第36-42页
        2.3.1 海水淡化原理与系统组成第36-37页
        2.3.2 海水淡化数学模型第37-42页
3 余热利用方案的分析与比较第42-54页
    3.1 系统工况优化分析第42-48页
        3.1.1 ORC系统工况优化分析第42-44页
        3.1.2 吸收制冷工况优化第44-46页
        3.1.3 海水淡化系统工况优化第46-48页
    3.2 余热利用方案的性能比较第48-51页
        3.2.1 净收益比较第48-49页
        3.2.2 二氧化碳减排量比较第49-50页
        3.2.3 火用损量比较第50-51页
    3.3 综合比较第51-52页
    3.4 小结第52-54页
4 联合循环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54-70页
    4.1 联合系统模型第54-55页
    4.2 联合系统性能分析第55-61页
        4.2.1 夹点温差对系统性能影响第56-59页
        4.2.2 制冷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影响第59-61页
    4.3 联合系统对比分析第61-67页
        4.3.1 联合系统净收益的比较第62-64页
        4.3.2 联合系统减排量的比较第64-65页
        4.3.3 联合系统火用损的比较第65-67页
    4.4 小结第67-70页
5 结论及展望第70-74页
    5.1 结论第70-72页
    5.2 展望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腐蚀深水分离电连接器技术研究
下一篇: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构建模式研究--以“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