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主要内容、方法与观点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民族地区 | 第17-18页 |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18页 |
三、政府行为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 第19-20页 |
一、种类繁多 | 第19页 |
二、价值珍贵 | 第19页 |
三、群众基础广泛 | 第19-20页 |
四、传承方式独特 | 第20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一、政府职能理论 | 第20-22页 |
二、民族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 第24-39页 |
第一节 丽江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及特征 | 第24-28页 |
一、丽江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 | 第25-26页 |
二、丽江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泸沽湖地区摩梭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与特征 | 第28-34页 |
一、泸沽湖地区摩梭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 | 第28-33页 |
二、泸沽湖地区摩梭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34-39页 |
一、日常行政管理方面 | 第34-37页 |
二、行政奖励方面 | 第37页 |
三、行政帮助方面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9-53页 |
第一节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9-47页 |
一、保护措施不得当 | 第39-43页 |
二、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43-44页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后继乏人 | 第44页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脆弱 | 第44-45页 |
五、民众保护意识淡薄 | 第45-47页 |
第二节 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7-53页 |
一、专业型人才缺失 | 第47-48页 |
二、财政投入不足 | 第48-49页 |
三、民众支持力度不够 | 第49页 |
四、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49-51页 |
五、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完善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 第53-67页 |
第一节 国外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及启示 | 第53-58页 |
一、国外政府保护非遗的经验 | 第53-57页 |
二、国外政府保护非遗的启示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完善丽江市非遗保护的建议 | 第58-67页 |
一、日常行政管理方面 | 第58-62页 |
二、行政奖励方面 | 第62-64页 |
三、行政帮助方面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