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1.3 研究目的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1-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页
        1.3.3 创新之处第11-12页
2 贾平凹小说美学思想概述第12-20页
    2.1 忧患担当意识第12-15页
        2.1.1 现实主义与社会责任第12-13页
        2.1.2 贾平凹忧患担当意识的原因第13-14页
        2.1.3 小说创作忧患担当意识的表现第14-15页
    2.2 天人合一第15-16页
        2.2.1 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成因第15页
        2.2.2 天人合一贾平凹作品中体现第15-16页
    2.3 哲理叙事与返璞归真第16-20页
        2.3.1 哲理化叙事第16-17页
        2.3.2 返璞归真中的原生态方言与审丑第17-20页
3 家国主题与忧虑担当的美学观念第20-34页
    3.1 家国主题与内容时代性第21-28页
        3.1.1 时代记录员—现实的国家与社会第21-24页
        3.1.2《浮躁》:改革动荡的年代第24-28页
    3.2“舍我其谁”的悲悯创作第28-34页
        3.2.1 作家身份与悲悯情结第28-30页
        3.2.2《高兴》:“高兴”的生活或“卑微”的活着第30-34页
4 生存环境与天人合一的美学理想第34-48页
    4.1 商州山地的自然长养第34-41页
        4.1.1 商州山地生态环境对贾平凹小说的创作的影响第34-37页
        4.1.2《商州》中的自然山水与民风民俗第37-41页
    4.2 关中古城的诗意栖居第41-48页
        4.2.1“诗意栖居”释义第41-43页
        4.2.2 贾氏小说诗意栖居的表现—以《废都》为例第43-48页
5 人物形象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第48-56页
    5.1 主人公与儒家入世进取精神第48-52页
        5.1.1 儒家思想对贾平凹小说的影响第49-51页
        5.1.2 儒家入世思想在贾平凹小说的具体体现—以金狗,张老大为例.445.2“老者”形象与道家神秘思想第51-52页
    5.2“老者”形象与道家神秘思想第52-56页
        5.2.1“老者”形象受道家神秘思想影响的原因第53-54页
        5.2.2 贾平凹小说“老者”形象的表现—以老太太为例第54-56页
6 叙事方式与“返璞归真”的美学风格第56-66页
    6.1 日常化的哲理叙事第56-63页
        6.1.1 贾平凹小说哲理化叙事方式的演变过程第56-60页
        6.1.2 日常化哲理叙事—以《古炉》为例第60-63页
    6.2 生活化文本言说—以《带灯》为例第63-66页
7 结论第66-68页
致谢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典诗词的时空意识及其表现研究
下一篇:唐代长安登高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