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道河子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地理位置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铅锌矿床类型划分 | 第12页 |
1.3.2 中国主要类型铅锌矿床 | 第12-13页 |
1.3.3 区域基础地质工作 | 第13-14页 |
1.3.4 区域物化探工作 | 第14页 |
1.3.5 二道河子铅锌矿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5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3 主要工作量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30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19-23页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3-24页 |
2.3 区域侵入岩 | 第24-26页 |
2.4 区域构造演化史 | 第26-27页 |
2.5 区域矿产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 第30-55页 |
3.1 矿区地层 | 第30-31页 |
3.2 矿区构造 | 第31-34页 |
3.3 矿区侵入岩 | 第34-35页 |
3.4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 第35-40页 |
3.5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40-55页 |
3.5.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41-47页 |
3.5.2 稀土元素特征 | 第47-48页 |
3.5.3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8-53页 |
3.5.4 岩浆来源探讨 | 第53页 |
3.5.5 构造环境分析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矿体地质特征 | 第55-66页 |
4.1 矿体特征 | 第55-60页 |
4.2 矿石特征 | 第60-64页 |
4.2.1 矿石矿物组成 | 第60页 |
4.2.2 脉石矿物组成 | 第60-61页 |
4.2.3 矿石结构 | 第61-63页 |
4.2.4 矿石构造 | 第63-64页 |
4.2.5 矿石类型 | 第64页 |
4.3 围岩蚀变 | 第64页 |
4.4 成矿期次划分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66-76页 |
5.1 矿石化学成分 | 第66页 |
5.2 S、Pb同位素特征 | 第66-70页 |
5.3 C、H、O同位素特征 | 第70页 |
5.4 流体包裹体 | 第70-76页 |
5.4.1 样品的采集与研究方法 | 第71页 |
5.4.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 | 第71-72页 |
5.4.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第72-74页 |
5.4.4 包裹体成分分析 | 第74-75页 |
5.4.5 成矿流体性质讨论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 第76-80页 |
6.1 成矿物质来源 | 第76页 |
6.2 成矿流体特征 | 第76页 |
6.3 成矿地质条件 | 第76-78页 |
6.3.1 围岩与成矿 | 第76-77页 |
6.3.2 构造与成矿 | 第77页 |
6.3.3 岩浆岩与成矿 | 第77-78页 |
6.4 成矿机制 | 第78页 |
6.5 成矿模式 | 第78-79页 |
6.6 找矿方向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1 主要成果及进展 | 第80-81页 |
2 存在的问题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