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AGC辅助服务市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AGC辅助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2.2 我国AGC辅助服务市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华北区域AGC辅助服务管理办法的研究 | 第16-25页 |
2.1 华北区域“两个细则”辅助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现状 | 第16-17页 |
2.2 AGC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分析 | 第17-22页 |
2.2.1 调频效果的K值评价体系 | 第17-20页 |
2.2.2 AGC服务的考核补偿机制 | 第20-22页 |
2.3 京津唐电网AGC辅助服务补偿与考核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2.4 对完善AGC效果评价办法和建立竞价市场的建议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储能系统调频方式及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25-36页 |
3.1 美国调频市场效果评价方法的分析 | 第25-32页 |
3.1.1 里程和里程市场 | 第26页 |
3.1.2 PJM调频市场的效果评价方法 | 第26-29页 |
3.1.3 其它调频市场的效果评价方法 | 第29-31页 |
3.1.4 不同调频市场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3.2 我国储能技术参与调频服务的相关问题分析 | 第32-35页 |
3.2.1 我国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32-33页 |
3.2.2 储能系统参与调频的优越性 | 第33页 |
3.2.3 我国储能系统参与调频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3.2.4 基于“两个细则”的效果评价方法改进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考虑储能设备的AGC竞价市场设计 | 第36-49页 |
4.1 AGC市场组织模式 | 第36-37页 |
4.2 AGC机组调度模型 | 第37-40页 |
4.2.1 传统调度模型 | 第37-39页 |
4.2.2 基于实际情况的简化后决策模型 | 第39-40页 |
4.3 考虑里程市场的两部制成本分析 | 第40-43页 |
4.3.1 AGC辅助服务成本的理论构成 | 第40-41页 |
4.3.2 容量成本的核算 | 第41-42页 |
4.3.3 里程成本的核算 | 第42-43页 |
4.4 AGC竞价市场的具体流程 | 第43-47页 |
4.4.1 市场准入 | 第43页 |
4.4.2 报价与调整 | 第43-45页 |
4.4.3 出清与定价 | 第45-46页 |
4.4.4 费用结算 | 第46-47页 |
4.4.5 市场流程图 | 第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49-53页 |
5.1 多台机组竞价的计算实例 | 第49-51页 |
5.2 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5.2.1 不同机组选择的对比 | 第51-52页 |
5.2.2 结算费用的对比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