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1.2 微结构配光材料的研究进程 | 第20-22页 |
1.3 扩散板光学参数 | 第22-23页 |
1.4 灯具和照明光学参数 | 第23-28页 |
1.4.1 灯具光学参数 | 第23-27页 |
1.4.2 照明光学参数 | 第27-28页 |
1.5 照明设计的常用手段 | 第28-32页 |
1.5.1 利用系数法 | 第29-31页 |
1.5.2 单位容量法 | 第31页 |
1.5.3 照明软件模拟法 | 第31-32页 |
1.6 论文内容和创新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33-45页 |
2.1 微结构扩散板机理 | 第33-34页 |
2.1.1 光散射机理 | 第33页 |
2.1.2 微结构扩散板的光扩散粒子机理 | 第33页 |
2.1.3 微结构扩散板的微结构透镜阵列机理 | 第33-34页 |
2.2 微结构扩散板的照明背光模组机理 | 第34-36页 |
2.3 实验、模拟和计算方法的一致性验证 | 第36-44页 |
2.3.1 实验和DIALux模拟一致性验证 | 第36-40页 |
2.3.2 计算方法和DIALux模拟的一致性验证 | 第40-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微结构配光材料对LED平板灯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61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微结构扩散板和平板灯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5页 |
3.2.2 主要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45页 |
3.2.3 制备过程 | 第45-46页 |
3.3 样品的光学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3.4.1 微结构扩散板对平板灯光通量及灯具效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2 微结构扩散板对平板灯显色指数及色温的影响 | 第48页 |
3.4.3 微结构扩散板对平板灯光强分布的影响 | 第48-53页 |
3.5 对有无微结构扩散板的平板灯在室内照明中区别的DIALux模拟分析 | 第53-59页 |
3.5.1 无微结构扩散板的平板灯的照明配光模拟 | 第53-55页 |
3.5.2 有微结构扩散板的平板灯的照明配光模拟 | 第55-57页 |
3.5.3 有无微结构扩散板的平板灯的照明配光模拟分析对比 | 第57-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微结构配光材料灯具的配光设计研究 | 第61-89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常用照明方法在配光设计中的不足 | 第61-76页 |
4.2.1 利用系数法照明配光设计 | 第61-66页 |
4.2.2 单位容量法照明配光设计 | 第66-68页 |
4.2.3 软件模拟法照明配光设计 | 第68-76页 |
4.3 基于微结构配光材料灯具的配光设计光强分布空间距离参数法 | 第76-87页 |
4.3.1 配光原理基础 | 第76-77页 |
4.3.2 灯具的选择 | 第77-79页 |
4.3.3 正交模拟实验方案 | 第79-80页 |
4.3.4 正交模拟实验过程 | 第80-82页 |
4.3.5 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82-86页 |
4.3.6 DIALux直接模拟和空间距离参数法正交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86-8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公共场所照明配光设计 | 第89-115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教室照明配光设计 | 第89-99页 |
5.2.1 教室照明标准 | 第89-90页 |
5.2.2 教室照明现状检测 | 第90-93页 |
5.2.3 教室照明配光设计的DIALux模拟 | 第93-98页 |
5.2.4 改造前后主要参数对比 | 第98-99页 |
5.3 图书馆照明配光设计 | 第99-106页 |
5.3.1 图书馆照明标准 | 第99-100页 |
5.3.2 图书馆照明现状检测 | 第100-101页 |
5.3.3 图书馆照明配光设计的DIALux模拟 | 第101-105页 |
5.3.4 改造前后主要参数对比 | 第105-106页 |
5.4 食堂照明配光设计 | 第106-113页 |
5.4.1 食堂照明标准 | 第106页 |
5.4.2 食堂照明现状检测 | 第106-108页 |
5.4.3 食堂照明配光设计的DIALux模拟 | 第108-112页 |
5.4.4 改造前后主要参数对比 | 第112-11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6.1 结论 | 第115页 |
6.2 展望 | 第115-116页 |
6.3 创新点摘要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3-125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25-126页 |
附件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