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8-20页
2 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29页
    2.1 食品安全的概念第20-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9页
        2.2.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22-24页
        2.2.2 资本逐利性和商品拜物教理论第24-26页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26-27页
        2.2.4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理论第27-29页
3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9-38页
    3.1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改善情况第29-30页
        3.1.1 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第29页
        3.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逐步完善第29-30页
        3.1.3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强了科学研究工作第30页
    3.2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0-35页
        3.2.1 食品源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第30-31页
        3.2.2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第31-33页
        3.2.3 食品流通消费领域存在的安全问题第33-35页
    3.3 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第35-38页
        3.3.1 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第35-36页
        3.3.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第36-37页
        3.3.3 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第37-38页
4 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原因分析第38-46页
    4.1 食品使用价值的生产遭异化第38-39页
    4.2 食品的价值表现遭到歪曲第39-40页
    4.3 资本逐利的本性行为第40-41页
    4.4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市场经济原因分析第41-44页
        4.4.1 市场经济的缺陷第41-42页
        4.4.2 政府监管不能有效落实第42-44页
    4.5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第44-46页
        4.5.1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单一第44页
        4.5.2 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尚未得到法律法规的全覆盖第44-46页
5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对策及建议第46-61页
    5.1 有效遏制我国当前拜物教现象的具体途径第46-54页
        5.1.1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第46-47页
        5.1.2 始终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前提第47-48页
        5.1.3 更好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第48-51页
            5.1.3.1 政府积极协调参与,弥补市场缺陷第48-49页
            5.1.3.2 加强法制体系建设,提供执法依据第49页
            5.1.3.3 做好食品安全方面的普法宣传工作第49-50页
            5.1.3.4 提高执法人员的队伍建设,强化执法能力第50页
            5.1.3.5 提高食品生产重要环节的监管力度第50-51页
        5.1.4 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抓手第51-54页
            5.1.4.1 加大食品安全违法处罚力度第51-52页
            5.1.4.2 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体系第52页
            5.1.4.3 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第52-53页
            5.1.4.4 进一步健全食品召回制度第53页
            5.1.4.5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性法规第53页
            5.1.4.6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地方性法规第53-54页
            5.1.4.7 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第54页
    5.2 加强食品安全企业的管理措施第54-57页
        5.2.1 强化食品安全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第54-55页
        5.2.2 加强企业自律行为第55页
        5.2.3 发挥企业主体间的相互监督作用第55-56页
        5.2.4 加强企业道德理念建设第56-57页
        5.2.5 推行严格的奖惩措施第57页
    5.3 完善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道德舆论导向第57-59页
        5.3.1 加强新闻媒体报道的真实可靠性第57-58页
        5.3.2 加强消费者的监督第58-59页
        5.3.3 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督第59页
    5.4 建立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后记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绿色城镇化的水平测度及路径选择
下一篇:低碳视角下冷链配送中心成本控制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