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7页 |
第一章 保障性住房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7-29页 |
第一节 保障性住房的相关基本概念 | 第17-22页 |
一、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 第17页 |
二、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类别 | 第17-21页 |
三、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保障性住房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一、保障性住房研究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二、保障性住房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第二章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发展概述 | 第29-35页 |
第一节 REITs的概述 | 第29-31页 |
第二节 REITs的分类 | 第31-32页 |
一、按REITs组织形式分类 | 第31页 |
二、按照资金所投资的房地产资产的性质分类 | 第31-32页 |
三、根据REITs发行方式分类 | 第32页 |
第三节 REITs的运作模式 | 第32-35页 |
一、运作流程 | 第32-33页 |
二、运作主体 | 第33页 |
三、资金流向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5-39页 |
第一节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供需分析 | 第35-37页 |
一、我国现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求分析 | 第35页 |
二、我国现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渠道分析 | 第35-36页 |
三、我国现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分析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39页 |
一、财政资金占比偏少,融资杠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 第37页 |
二、商业银行贷款的特征与保障性住房投资收益特征不相匹配 | 第37-38页 |
三、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存在一定障碍 | 第38页 |
四、长期累积基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争议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国内外比较与借鉴价值 | 第39-49页 |
第一节 美国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 第39-41页 |
一、历史沿革 | 第39-40页 |
二、经营模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亚洲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模式)的发展模式 | 第41-45页 |
一、亚洲REITs历史沿革 | 第41-42页 |
二、亚洲REITs经营模式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 第45-49页 |
一、REITs的国际比较 | 第45-47页 |
二、国际经验与借鉴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模式(REITs模式)选择 | 第49-63页 |
第一节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引入REITs模式的必要性 | 第49-50页 |
一、拓展融资渠道的需要 | 第49页 |
二、引入REITs模式有利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引入REITs模式的可行性 | 第50-53页 |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难为引入REITs模式提供了现实可能 | 第50-51页 |
二、国内相关法律政策和民间资本的支持 | 第51-52页 |
三、国内保障性住房REITs区域试点已经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REITs模式建构思路 | 第53-63页 |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REITs模式概述 | 第54-57页 |
二、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REITs模式的创新思路 | 第57-6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附录1 | 第65-67页 |
附录2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