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行政建筑、办公建筑论文

江苏地区办公建筑能源审计与节能潜力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2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第14-15页
    1.3 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发展第15-20页
        1.3.1 国外建筑节能的发展第15-17页
        1.3.2 国内建筑节能的发展第17-20页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目的第20-21页
第二章 建筑能耗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理论基础第21-31页
    2.1 建筑物能耗模拟第21-23页
        2.1.1 建筑物动态能耗模拟方法第21-23页
        2.1.2 能耗模拟软件对比第23页
    2.2 自然房间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理论基础第23-30页
        2.2.1 基本控制方程第24-26页
        2.2.2 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控制方程离散第26-27页
        2.2.3 基于SIMPLEC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第27-28页
        2.2.4 湍流模型第28-29页
        2.2.5 Boussinesq假设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第31-38页
    3.1 建筑能源审计概述第31-32页
        3.1.1 建筑能源审计工作背景第31页
        3.1.2 建筑能源审计目的和意义第31页
        3.1.3 建筑能源审计依据第31-32页
    3.2 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第32-34页
        3.2.1 审计对象建筑基本信息第32-33页
        3.2.2 能耗结果分析第33-34页
    3.3 某办公楼的能耗分析第34-37页
        3.3.1 建筑基本信息第34页
        3.3.2 建筑能耗调查结果第34-36页
        3.3.3 用电设备容量分布第36页
        3.3.4 电力消耗流向分析第36页
        3.3.5 单位面积耗电量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某办公楼建筑负荷模拟及分析第38-53页
    4.1 某办公楼建筑负荷模拟(DeST)第38-44页
        4.1.1 建筑几何模型的简化及建立第38-39页
        4.1.2 模拟条件的设定第39-40页
        4.1.3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第40-41页
        4.1.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第41-42页
        4.1.5 模拟结果第42-44页
    4.2 负荷特征第44-48页
        4.2.1 空调季、采暖季和过渡季的划分依据第44页
        4.2.2 空调季的负荷特征第44-46页
        4.2.3 采暖季的负荷特征第46-47页
        4.2.4 过渡季节的负荷特征第47-48页
    4.3 建筑负荷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第48-52页
        4.3.1 正交试验设计第48-49页
        4.3.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9-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办公建筑节能潜力分析第53-75页
    5.1 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及技术改造第53-56页
        5.1.1 外墙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第53-54页
        5.1.2 外窗类型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第54-56页
        5.1.3 窗墙比大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第56页
    5.2 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分析第56-60页
        5.2.1 室内温度设定对空调能耗的影响第56-58页
        5.2.2 新风方式对空调能耗的影响第58页
        5.2.3 热回收装置对空调能耗的影响第58-59页
        5.2.4 空调系统的间歇运行对空调能耗的影响第59-60页
    5.3 空调系统间歇运行CFD模拟第60-69页
        5.3.1 非空调房间物理模型第60-61页
        5.3.2 非空调房间边界条件第61页
        5.3.3 非空调房间典型时刻的温度场分布第61-64页
        5.3.4 机组间歇运行空调房间边界条件第64页
        5.3.5 空调房间典型时刻的温度场分布第64-66页
        5.3.6 热舒适的评价方法第66-69页
    5.4 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第69-70页
    5.5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第70-73页
        5.5.1 太阳能光-电技术第71页
        5.5.2 太阳能光-热应用第71-72页
        5.5.3 地热能的利用第72-73页
    5.6 其他节能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第73-74页
    5.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主要结论第75-76页
    6.2 研究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句容北部新城防洪规划研究
下一篇:给水管网可靠性与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