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办公建筑能源审计与节能潜力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发展 | 第15-20页 |
1.3.1 国外建筑节能的发展 | 第15-17页 |
1.3.2 国内建筑节能的发展 | 第17-20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目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建筑能耗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2.1 建筑物能耗模拟 | 第21-23页 |
2.1.1 建筑物动态能耗模拟方法 | 第21-23页 |
2.1.2 能耗模拟软件对比 | 第23页 |
2.2 自然房间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4-26页 |
2.2.2 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控制方程离散 | 第26-27页 |
2.2.3 基于SIMPLEC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 | 第27-28页 |
2.2.4 湍流模型 | 第28-29页 |
2.2.5 Boussinesq假设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办公建筑能源审计 | 第31-38页 |
3.1 建筑能源审计概述 | 第31-32页 |
3.1.1 建筑能源审计工作背景 | 第31页 |
3.1.2 建筑能源审计目的和意义 | 第31页 |
3.1.3 建筑能源审计依据 | 第31-32页 |
3.2 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 | 第32-34页 |
3.2.1 审计对象建筑基本信息 | 第32-33页 |
3.2.2 能耗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3.3 某办公楼的能耗分析 | 第34-37页 |
3.3.1 建筑基本信息 | 第34页 |
3.3.2 建筑能耗调查结果 | 第34-36页 |
3.3.3 用电设备容量分布 | 第36页 |
3.3.4 电力消耗流向分析 | 第36页 |
3.3.5 单位面积耗电量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某办公楼建筑负荷模拟及分析 | 第38-53页 |
4.1 某办公楼建筑负荷模拟(DeST) | 第38-44页 |
4.1.1 建筑几何模型的简化及建立 | 第38-39页 |
4.1.2 模拟条件的设定 | 第39-40页 |
4.1.3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 | 第40-41页 |
4.1.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 第41-42页 |
4.1.5 模拟结果 | 第42-44页 |
4.2 负荷特征 | 第44-48页 |
4.2.1 空调季、采暖季和过渡季的划分依据 | 第44页 |
4.2.2 空调季的负荷特征 | 第44-46页 |
4.2.3 采暖季的负荷特征 | 第46-47页 |
4.2.4 过渡季节的负荷特征 | 第47-48页 |
4.3 建筑负荷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第48-52页 |
4.3.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8-49页 |
4.3.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办公建筑节能潜力分析 | 第53-75页 |
5.1 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及技术改造 | 第53-56页 |
5.1.1 外墙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第53-54页 |
5.1.2 外窗类型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第54-56页 |
5.1.3 窗墙比大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 第56页 |
5.2 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分析 | 第56-60页 |
5.2.1 室内温度设定对空调能耗的影响 | 第56-58页 |
5.2.2 新风方式对空调能耗的影响 | 第58页 |
5.2.3 热回收装置对空调能耗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4 空调系统的间歇运行对空调能耗的影响 | 第59-60页 |
5.3 空调系统间歇运行CFD模拟 | 第60-69页 |
5.3.1 非空调房间物理模型 | 第60-61页 |
5.3.2 非空调房间边界条件 | 第61页 |
5.3.3 非空调房间典型时刻的温度场分布 | 第61-64页 |
5.3.4 机组间歇运行空调房间边界条件 | 第64页 |
5.3.5 空调房间典型时刻的温度场分布 | 第64-66页 |
5.3.6 热舒适的评价方法 | 第66-69页 |
5.4 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 第69-70页 |
5.5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 第70-73页 |
5.5.1 太阳能光-电技术 | 第71页 |
5.5.2 太阳能光-热应用 | 第71-72页 |
5.5.3 地热能的利用 | 第72-73页 |
5.6 其他节能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 第73-7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