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绿色”动画产业 | 第9-13页 |
第一节 关于“绿色”动画的相关界定 | 第9-13页 |
一、“绿色”的相关解释、界定 | 第9-10页 |
二、“绿色”动画产业的界定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国际电影分级制度为打造“绿色”动画产业提供良好借鉴 | 第13-22页 |
第一节 国际电影分级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一、电影审查制度和分级制度的相关界定 | 第13页 |
二、国际电影分级制度的历史发展概述 | 第13-16页 |
三、国际电影分级制度建立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 | 第16-17页 |
一、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历史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二、电影审查制度的现状概述 | 第17页 |
第三节 国际电影分级制度为中国动画分级制度的建立提供可行性依据 | 第17-22页 |
一、现阶段我国动画“分级”需面对的环境状况 | 第17-20页 |
二、我国建立动画分级制度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三、关于构建中国动画分级制的相关设想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 | 第22-45页 |
第一节 我国动画产业指标势态发展良好 | 第22-29页 |
一、产业经济总值与影视动画产量稳步增长 | 第22-24页 |
二、国产原创力量的崛起 | 第24-26页 |
三、动画产业基地建设的扩展 | 第26-27页 |
四、新媒体为“绿色”动画产业拓展了新空间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我国动画产业与国际动画强国之间的比较分析 | 第29-33页 |
一、各国政府对动画产业的扶持 | 第29-31页 |
二、在产业链结构及模式方面 | 第31-32页 |
三、在商业运营模式方面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缺陷 | 第33-45页 |
一、我国动画产业文化内涵的缺失 | 第33-36页 |
二、原创性、创意水平有待提高 | 第36-38页 |
三、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不接应 | 第38-40页 |
四、市场监管不力造成盗版现象严重,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40-41页 |
五、“良性循环”产业链结构的不完善 | 第41-45页 |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动画产业的特征 | 第45-58页 |
第一节 新媒体促使动画艺术形态发生变化 | 第45-48页 |
一、动画形式及内容的多样化 | 第45-46页 |
二、技术水平上发生变化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促使消费群体的选择需求发生变化 | 第48-50页 |
一、需求心态的不同,自主选择动画权 | 第48-50页 |
二、受众年龄的层次变化,选择动画类型不一 | 第50页 |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动画传播的两面观 | 第50-52页 |
一、新媒体下动画传播的优势 | 第50-51页 |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动画传播带来的弊端 | 第51-52页 |
第四节 新媒体为动画衍生品提供新的营销渠道,造成产业结构变化 | 第52-56页 |
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开拓互动营销模式 | 第52-54页 |
二、以手机为载体搭建动画产品及衍生品的交易平台 | 第54-56页 |
第五节 内容与传播的不受约束促使动画呈现多元化 | 第56-58页 |
一、游戏动画 | 第56页 |
二、泛动画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关于科学构建理想的“绿色”动画产业的若干设想 | 第58-67页 |
第一节 利用政府相关的扶植政策,维护“绿色”动画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发展 | 第58-59页 |
一、完善优惠政策,扶持动画产业有效运行 | 第58页 |
二、保证投入的有效性, 落实到动画产业体系中 | 第58页 |
三、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为动画产业培养高端人才 | 第58-59页 |
四、加强市场监督体系,加大产权保护力度 | 第59页 |
第二节 积极构建“绿色”动画品牌建设 | 第59-64页 |
一、塑造原创性品牌,创精品化、优质化的动画作品 | 第59-63页 |
二、开展商业合作,实行品牌运营 | 第63-64页 |
第三节 运用新媒体力量创造“绿色”动画产业多种经营模式 | 第64-66页 |
一、加强与媒体合作开发多元化的动画产品输出渠道 | 第64-65页 |
二、着力打造不同受众群体共同消费的多层次动画衍生品 | 第65-66页 |
三、动画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协作实现共赢 | 第66页 |
第四节 加强动画引导功能,打造健康积极的“绿色”动画创新网站及影视栏目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