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高电击穿强度TiO2基介质陶瓷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1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脉冲功率技术第15-18页
    1.3 固态介质材料第18-20页
        1.3.1 有机物/陶瓷复合材料第18页
        1.3.2 玻璃陶瓷第18-19页
        1.3.3 介质陶瓷第19-20页
    1.4 介质陶瓷的性能表征第20-22页
        1.4.1 介电常数 ε_r与极化第20-21页
        1.4.2 介电损耗第21页
        1.4.3 电击穿强度第21-22页
    1.5 固态电介质击穿理论第22-26页
        1.5.1 热击穿理论第22-23页
        1.5.2 电击穿理论第23-24页
        1.5.3 电机械击穿理论第24页
        1.5.4 弱点击穿理论第24-26页
    1.6 影响介质陶瓷电击穿强度的因素第26-28页
        1.6.1 微观结构的影响第26-27页
        1.6.2 测试条件的影响第27-28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8-31页
第2章 样品制备与性能测试第31-37页
    2.1 样品制备第31-33页
        2.1.1 实验主要原料第31-32页
        2.1.2 传统固相法制备ASTO基介质陶瓷.第32页
        2.1.3 化学溶液法制备TiO_2@Al_2O_3@Ca O-Mg O-Al_2O_3-Si O2粉体第32-33页
    2.2 材料的测试和表征第33-37页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3-34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4页
        2.2.3 体积密度测定.第34页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4页
        2.2.5 热分析第34-35页
        2.2.6 红外光谱分析第35页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5页
        2.2.8 介电性能测试第35页
        2.2.9 材料击穿性能的测试第35页
        2.2.10 绝缘电阻测试第35-36页
        2.2.11 交流阻抗测试第36-37页
第3章 固相法制备ASTO基介质陶瓷及性能测试第37-47页
    3.1 ASTO基介质陶瓷组分设计第37页
    3.2 Ni_2O_3含量对介质陶瓷的烧结温度及致密度影响第37-38页
    3.3 ASTO基介质陶瓷的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第38-42页
    3.4 Ni_2O_3掺杂ASTO基介质陶瓷的XPS谱图第42页
    3.5 Ni_2O_3掺杂ASTO基介质陶瓷的介电性能第42-46页
        3.5.1 Ni_2O_3掺杂ASTO基介质陶瓷的电阻率第42-43页
        3.5.2 Ni_2O_3掺杂ASTO基介质陶瓷的介电温谱和介电频谱第43-44页
        3.5.3 Ni_2O_3掺杂ASTO基介质陶瓷的电击穿性能第44-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Ni_2O_3掺杂ASTO基介质陶瓷的电击穿机理分析第47-55页
    4.1 ASTO基介质陶瓷电学结构与电击穿强度的关系第47-50页
    4.2 Ni_2O_3掺杂ASTO基介质陶瓷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0-51页
    4.3 Ni_2O_3掺杂ASTO基介质陶瓷的击穿通道第51-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5章 化学法制备双壳层TiO_2介质陶瓷第55-65页
    5.1 双层包覆结构设计第55-56页
    5.2 Al_2O_3包覆TiO_2粉体制备第56-57页
    5.3 Al_2O_3包覆TiO_2粉体性能表征第57-59页
        5.3.1 Al_2O_3包覆TiO_2前驱物干凝胶的TG-DTA分析第57-58页
        5.3.2 Al_2O_3包覆TiO_2煅烧粉体的形貌和组成第58-59页
    5.4 CaO-MgO-Al_2O_3-Si O2包覆改性Al_2O_3@TiO_2粉体第59-62页
        5.4.1 多层包覆前驱物的TG-DTA分析第59页
        5.4.2 多层包覆煅烧后粉体形貌第59-60页
        5.4.3 多层包覆介质陶瓷的微观形貌第60-61页
        5.4.4 多层包覆介质陶瓷的介电性能第61-62页
    5.5双包覆介质陶瓷与传统固相法制备介质陶瓷性能对比第62-63页
    5.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C3N4/Ag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SERS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前瞻组批算法的两阶段混合流水车间动态批调度